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士师记查经】士十1-5
来源:侯圣洁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8-18 | 184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士师:陀拉与睚珥(十1-5)

内容概述:

经过了亚比米勒动荡的统治,接着的两位领袖带来了四十五年的太平日子。

内容分析:

1、“·····拯救以色列人”(士十1)

“拯救”这个字在其他地方都是有关与敌人作战(士十三5,撒上十四6,撒下十19),但这里没有提到陀拉为了从外敌手中拯救以色列人而战,即经文没有提到战争。这说明,有可能陀拉对以色列人的“拯救”是亚比米勒灾难性的统治后,恢复以色列民生活的稳定和秩序。圣经上说,“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那么,陀拉为以色列民带来生活的稳定和秩序二十三年。

2、“在他之后有基列人睚珥兴起”(士十3)

按照故事叙事的时序铺排,陀拉之后,有睚珥兴起作以色列民的士师,共二十二年。从基甸作以色列民士师算起,到睚珥作以色列民士师的时间,除了亚比米勒统治以色列民的那三年,以色列民共享太平有八十五年(士八28)。

3、“睚珥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他们有三十座城邑”(士十4)

圣经提到睚珥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和控制着三十座城池。在古代巴勒斯坦地区,君王通常是骑驴驹的。圣经提到睚珥的众子骑着驴驹,还控制着三十座城,这种子承父业,行使着君王的礼仪,便证明他们具有类似王室人员的权利。就像后来的士师以比讃(十二8-9)和押顿(十二13-14)等,士师似乎越来越像地区的君王,这显示出王朝的观念在士师时代正在逐渐形成。

虽然以色列民立王的要求,起初被基甸正式拒绝,但立王的进程在基甸死后却延续下去。到了撒母耳时代,百姓要求立王正是这个进程自然的结果(撒上八5)。因此,撒母耳时代,百姓要求立王并非一时的冲动,不过是历久以来将心底的话公开宣讲出来——“谁会作王?” 这样说来,立王、作王的念头在以色列民公开表达之前,已经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

信仰反省:

可以说,立王、作王是人本性的劣根,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否想到有哪些事情不愿让神管理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