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士师记查经】士六1至八32(一)
来源:侯圣洁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7-28 | 48915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能的勇士:基甸(一)

一、内容概述

基甸的故事记载在士六1至八32节,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士六1-10讲述了以色列人受到仇敌的欺压,神并没有差遣拯救者,而是派一位先知谴责百姓无信心和不顺服的罪 ;六11-32记述了神还是怜悯了以色列民,藉着呼召基甸准备拯救祂的子民;六33-七18讲述的是基甸虽然深信神已经呼召他拯救以色列民,但他自己却没有勇气去完成使命,于是神便以羊毛的征兆、军队人数减少、仇敌的梦境等为基甸增添争战的勇气;七19至八21讲述的是经过神多番的保证,基甸终于下定决心攻打米甸人,并彻底打败了他们;八22至八32讲述的是,战争过后,基甸分别作出了一个对和一个错的决定,对的决定是拒绝了以色列民让其作王的要求,错的决定是他愚蠢地制造了一个以弗得,结果成为他和他全家的网络。尽管基甸有诸般缺点,但他还是遵行和顺服了耶和华神,在他做士师的日子,国中都有太平。


二、内容分析

1.耶和华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就呼求耶和华(1-6节)

士六1-6节是对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欺压而极其穷乏的描述,如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使以色列人有家不能回,只能躲避到山中挖穴、挖洞来供自己居住;每逢以色列民撒种时,米甸人就联合其他民族上来攻打以色列民,掳掠他们一切所有的,使以色列民有土地不能种,撒了种却不能收割,自己积蓄的食物、牛、羊、驴等不给以色列人留下丝毫。米甸人等前来掳掠以色列地的人,他们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寸草不生。“蝗虫”一词描述了这群侵略者的众多以及其破坏力。

2.以色列民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7节)

以色列人的灵性毛病就是,平安中忘记神,苦难中想起神。以色列民是神所呼召的子民,其目的是让这个民族显出神的荣耀。然而,这个民族常常背离神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事。为此,神就使他们遭遇痛苦,使他们自己的人生尽头而不得不抬头望天寻求神的救赎。

从某个角度上讲,苦难是神手中管教祂子民的鞭子,在祂的自己远离真理、转向罪恶而不知悔改时,神就要使用“苦难”这根鞭子将祂所爱的人带回到真理当中 。

3.耶和华就差遣先知······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8-10节)

神在搭救以色列民之前先述说了以色列民的罪过,就是忘记神的拯救之恩(8-9节),以及转离神的面去敬拜假神(10节)。在这段经文中,神要他們反省問題的根源,就是六章 10 節的最後一句話: 「你們竟不聽從我的話」。以色列人因為不聽從耶和華,離棄祂,敬拜外邦神,才落得如此下場,若他們不回轉,只會重蹈覆轍,不能解決問題。所以,神責備他們,要他們自我反省,明白遭遇苦难的問題根本所在。

4.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11节)

虽然神对以色列民的背离神感到愤怒,但依然爱祂的子民,准备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使他们脱离仇敌的欺压。

5.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将我们交在米甸人的手里(11-12节)

基甸对使者的问安提出质疑,在基甸看来,神若与他们同在,他们不至于沦落于此。反而他们的苦境似乎说明了曾经施行大能拯救的神现如今抛弃他们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基甸的疑问是对的么?使者指出,以色列民遭遇苦难是由于自身的过犯,而基甸的看法是,神已经抛弃了他们,即或是因着犯罪。生活中我们也常能见到这样的人,他们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苦难全都埋怨到神那里,却忽略了省察自己的过犯。

6.耶和华观看基甸·····起名叫耶和华沙龙(13-24节)

这段经文是神向基甸说明来意,即兴起他拯救以色列人。然而,基甸却这样的呼召感到忧虑重重,因为他看到自己在众以色列民中是至贫、至小的,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胜任这份圣工。但 神却三次提醒基甸——祂与基甸同在。神要基甸明白,以色列人的核心问题就是离弃神,不与神同在,这也是整个基甸故事的核心。以色列人不能经历神的同在,不是 神的能力问题,而是他们的罪使他们与神分隔。因此, 即使基甸自嘲没有能力拯救以色列人,但神说明, 只要有祂的同在,基甸便能击打米甸人,如同击打一人一样。只是由于基甸只看到自己能力的弱小和环境的艰难,便在神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小信。为此,他向神要了一个凭证,就是预备好各样祭物,神的使者就使磐石生出火来,烧进了肉和无酵饼。就这样,基甸终于藉着这个外在凭证相信了使者的话,就是神要使用基甸拯救祂的子民。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神为了增添人对神的信心,对人软弱的迁就。神在基甸身上所作的,就如圣经上的一句话,“基督体恤人的软弱”。

7.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六25-32节)。

六17-32节的经文记载了基甸为神做了两件跟坛有关的事情,分别是:第一件:基甸在俄弗拉给耶和华筑了一座祭坛, 称为「耶和华沙龙」( 六24);第二件:基甸按耶和华的吩咐,拆毁他父亲的巴力祭坛, 砍下坛旁的亚舍拉,然后在同一个地方为耶和华筑一座祭坛,在上面献燔祭, 又用砍下来的亚舍拉作柴(六 25~ 27)。神吩咐基甸这样做的意义是在于:第一, 基甸主动为神筑了一座坛,名叫「耶和华沙龙」,意思是「耶和华赐平安」。当基甸得知眼前跟他说话的是耶和华的使者,  他就害怕, 因为当时以色列人都知道神是圣洁的,人不可面对面见神,否则生命有危险(参创三十二 30;出二十 19,三十三 20)。然而神对他说: 「你放心」,直译是「愿你平安!」因此,基甸为神筑一座坛,以回应神给他的平安, 他真的经历到只有神与人同在,才能得着从祂而来的平安;第二, 神吩咐基甸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起的坛, 是要基甸拆毁以色列人的问题核心——拜偶像,神才拯救他们。基甸关注以色列人的困境,神却关注以色列人落入困境的原因。

然而,从基甸拆毁祭坛一事来看,反映出了他的信心的弱小。基甸虽然听从神的吩咐, 拆毁他父亲的巴力祭坛,却因胆怯而不敢在白昼行事,选择在夜间行事。基甸毁坏巴力祭坛之后, 城里的人兴师问罪,整个过程基甸一句话也没说,一直躲在父亲后面,可见他仍然未能全然信靠神。


小结

虽然基甸是这样的一个信心极为弱小的人,但神还是使用了他。我们觉得等到自己准备好了才行事,但这其实是错觉,因为不论要得到什么才觉得自己预备好,当你得到后,总觉得还是未够。我们侍奉神向来都不是配备就绪,要认真思考的是“不是我差遣你去的么?”。若是神差遣我们,将来预备得怎样好,现今也是一样。另一件更加重要的事,便是耶和华是否与我们同在,像祂与基甸同在那样(六14-16)


三、信仰反省

1.基甸否定神与他同在,因为他遭遇了很多逆境,你曾否也像基甸一样,因为人生不如意而否定神的同在?你是如何面对面对当时的挣扎的?

2.当神呼召基甸时,祂用很多不同的借口搪塞,你是否也用不同的理由推却教会的服侍?为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