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得救在今生(24~31)
阴间与乐园之间有深渊相隔,致财主求一滴冷水以凉舌头也不可得:这时,他想起父家中尚有五位兄弟未得救,于是他期盼拉撒路能被差遣去传福音给他们,可惜已经太迟了。人应当把握机会,接受救主基督,死后就没有机会了。
财主生前以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我祖亚伯拉”),所以死后应当没有问题,而放心地奢华宴乐(参19节),因此招致如此痛苦的后果;这也警戒我们信徒:.神只看我们的存心与行事为人,不看我们的身分地位。神只看我们现在的光景,不看我们过去的情形(家谱)。神只看我们个人在祂面前的属灵光景,不看我们所处团体(教会)的好坏。拉撒路生前被人放在财主的门口(参20节),可说是被神“打发”去提醒财主,要他好好运用神所托付的财富。可惜现在死后已经失去了机会,神不再“打发拉撒路”了!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值得怜悯的人,都是神“打发”来提醒、帮助我们的机会
财主所受的痛苦(“你倒受痛苦”),不只是火焰的苦(参24节),还包括“回想”的苦、悔恨的苦和祈求不允的苦(参27~31节),其苦真是永世没有休止。今生的选择决定死后永恒的结局,一旦死亡,结局就限定了;享福或受苦,再也无法彼此对调了(参26节)。在阴间是彼此间隔,不能交通的;但在新耶路撒冷是有街道,有河流,彼此畅通无阻(参启廿一21;廿二1)。我们在教会中若有间隔、分裂的情形,必是从阴间来的,不是从神的宝座来的。我们在信主之前,不但与神为仇为敌,并且和别人有中间隔断的墙;但感谢主,祂以自己的身体,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使我们能与神并与人都和睦(参弗二14~16)。“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这是从阴间发出的呼吁──在阴间里受痛苦的灵魂,悔恨之余,深盼自己的亲人在生前就能接受救恩,免受自己所受的痛苦。但愿这个呼声,也能打动千万信徒的心弦,接受负担向自己的家人、亲友传福音。信徒最大的痛苦,是将来死后发现自己的亲人在阴间深渊的那边受痛苦。这可能是财主第一次关怀别人,可惜人在阴间,悔恨改过已经太晚。今天还不肯相信的人,请听听地狱的呼声,和你亲属为你的祷告和希望吧!死了一个财主,仍旧“还有五个弟兄”;今天活在世上,像财主那样贪恋物质的享受,而忽略永生的人多得不可胜数。由29节可知,财主和拉撒路死后结局的不同,并不是由于他们生前的贫富,也不是因着他们生前的享福和受苦,乃是由于他们生前听从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即信不信神的话。基督乃是从死里复活者的元首(西一18),惟祂才是复活的实际(约十一25);人若不信靠基督,死而复活对他不过是个道理,并没有多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