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路加福音】查经 第十四章
来源:罗海良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9-13 | 190738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14章:主耶稣的教导与警戒

主耶稣在地上一再的在安息日释放受捆绑的人,纵然多人给祂反对,祂还是教导人享用安息,用实际的行动使人得着安息。又在一个安息日,主到一个法利赛人的家中吃饭,在那里医治了一个患水臌的人。在筵席上的人心中都不佩服,但口里不作声。主耶稣就问他们,‘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他们不能对答这话。’(5~6节)犹太人墨守律法的字句,却不领会律法的精意,叫许多该可以享用安息的人得不着安息。人得不着安息,定然是人在神面前活得不对,人活得对就享用安息,人活得不对就享用不到安息。主来既然是要叫人享用安息,祂就不理会人的反对,也不怕人的反对,祂明确的给人指出长久享用安息的学习,叫人在神面前活得对。

一、再论真安息(1~6节)

安息日不可作工,所以,膳食是前一天准备好的。法利赛人窥探耶稣,其实他们是怀着恶意寻找控告主的把柄(参可三2)。法利赛人藉请主吃饭来窥探祂;世人常以友善的外表,包藏着恶毒的存心(参诗四十一9)。主明知法利赛人一再请祂吃饭(参七36;十一37~38),不怀好意,但祂毫不畏怯,坦然以赴,这一面说出祂作人不逃避现实,另一面也说出祂抓住每一个能作工的机会,主动出击敌营。‘水臌’指体内积水肿胀,表明这人身体的某内脏器官(例如肝脏、胰脏等)有病。按照犹太教拉比的教训,除非人到要死的地步,否则不可在‘安息日治病’,因认为治病是触犯在安息日不得作工的规条。 “安息日治病,”这是本书中第五次记载主耶稣在安息日行神迹(参四31,38;六6;十三14)。 “可以不可以?”主耶稣早已看穿他们居心不良,故意提出此问题,含有先发制人的意味。“他们却不言语,”他们不说话,并不是自知理亏,乃是抱着冷眼旁观、等着瞧的心态。许多人“不言语”,并不是认输的表示。信徒传福音时,不要以为只要把对方辩倒了,就会使他得救;因为许多人口服心不服。安息日的律法是同时为人类和牲畜设立的(参申五14)。‘驴’字在有的抄本中作‘儿子’;以儿子代表人类,以牛代表牲畜。在安息日把掉在井里的人和牛拉上来,是摩西律法所允许的;但在安息日治病,却被拉比的遗传(人对律法所添加的解释)所定罪。主耶稣的问话揭露了法利赛人的缺点:(1)他们关心牲畜的安危,甚于人的安危;(2)他们假冒为善,抱持双重标准,苛以求人,宽以律己。他们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对安息日所持的态度,不但违反了神的心意,也违反了人性。


二、论在神的国里坐席

1、自卑的人升为高(7~11节)

 ‘首位’是指筵席中最重要的座位,通常留给最有地位的人。教会领袖最大的试探来自其内心──喜欢被人高举,在人群中凸显自己的重要性。凡在教会中介意名分、地位的人,绝不能作好服事工作。主耶稣这个比喻是教导人要谦卑,学习隐藏自己。我们信徒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神阻挡骄傲的人(雅四6;彼前五5);凡高傲自大的人,迟早必要蒙受羞辱,被降为至低。我们各人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十二3)。主耶稣不是教导我们要假装谦卑,等着让别人来高抬我们;而是教导我们不要为自己有所表白,而放心的让神所安排的环境来显明。“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这是撒但堕落的轨迹;“自卑的必升为高,”这是基督得荣的途径。

2、不要请那些在今世富足的人(12~14节)

主耶稣并不是禁止我们信徒为着增进人际关系(特别是为着对方的好处)而邀宴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人,而是警戒我们不要以利益交换为应酬的目的(即为着自己的好处)。摆设筵席请他们,意即同情别人的软弱、无助,一面和他们分担痛苦,一面将喜乐与他们分享。信徒应当扶助软弱缺乏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廿35)。其实乃是我们的神“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参21节),惟有祂自己才能作到这个;主在此是教训我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凡不顾念别人的苦情的,都要被主定罪;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参雅二13)。人只有透过爱别人的行为表现,才能真正领悟到爱神的意义。神国的赏赐是赐给那些不计较报偿而甘心服事的人。‘义人’指那些由于接受基督的救赎而被神称为义的人。将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参徒廿四15),但义人的复活与一般人的复活不同,前者复活得赏赐,后者复活受惩罚(参但十二2;约五28~29)。‘义人复活的时候’就是指主再来(参帖前四16),神赏赐圣徒的时候(参启十一18)。凡行事的目的,为要得人的报答的,就不能再得神的报答(参太六1~3);为要得魂里快乐的,就不能再得灵里快乐。我们信徒作一件事,不要冀望得着属地和属天双重报答;因此,我们应当把作事的目标,定在只求从天上来的赏赐。

3、我们有分于神国的筵席,都因着神逾格的恩典(15~24节)

“在神国里吃饭,”意即有分于神国度的奖赏,享受神国里面丰盛的备办。神何等乐意让世人享受祂所豫备的救恩(“摆设...筵席”)。信徒也应当体会神的心肠,广传福音,好让更多的人能领受救恩的喜乐。路十四17】“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罢,样样都齐备了。根据犹太人的习俗,主人先对客人发出邀请,客人接受之后,等筵席准备好了,主人再打发仆人作最后的邀请。“样样都齐备了,”表明神那一面已经作祂所该作的,只等我们人这一面的反应;神的救法是两面的,缺一不可。神‘爱心’的手所备办的,必须人伸出‘信心’的手去接受(参约三16);两手相连,才能使救恩显得完全。“样样都齐备了,”表示神早已为我们作成了一切的工;基督徒生活的开端,不是来为神作什么,乃是来享受神为我们所作的。众人一口同音的推辞,”豫表绝大多数的犹太人都拒绝接受主耶稣的救恩。在新约的时代,神最初召请以色列人来赴席;可惜以色列人因为顽梗不化,就不肯接受恩典的选召。第一种推辞:“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表征他把对物质的爱慕放在恩典的邀请之上。有分于筵席与否,全在于被邀的人‘肯不肯’来;求主给我们一颗‘肯’的心,因为这是享受属灵丰富的先决条件。属地的物质和钱财(“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常成为人追求属天事物的最大拦阻。第二种推辞:“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表征他把工作、职业或生意,放在神的呼召前面。信徒对属世工作的狂热(workaholic),也往往甚于对属灵事物的追求。第三中推辞:“又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表征家庭的缠累和亲人的反对,常常阻碍人接受福音的邀请。肉体的满足常与心灵的满足相冲突;人若看重属人的关系,也往往会相对地看轻属神的关系。“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指那些自觉有需要的人:1.‘贫穷的’指觉得心灵虚空、不满足的人。2.‘残废的’指觉得对行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3.‘瞎眼的’指觉得前途黑暗、不知何去何从的人。4.‘瘸腿的’指觉得无力行走在人生正途上的人。

那些为社会看不起的、正身陷在困境中的人,最容易接受福音。人若真的认识自己的缺欠,不再对属地的事物心存盼望,才会转眼注目神所豫备的救主和救恩。在神救赎的计划中,为人保留了数不尽的空位,二千年来得救的人数虽然千千万万,但仍然“还有空座”。信徒应当体贴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的心,尽力传福音,领人得救。‘路上和篱笆那里’是指城外,豫表外邦人所住之地;由于犹太人拒绝神的恩召,神只好转向外邦人(参徒十三46;罗十一11)。“坐满我的屋子,”豫表填满了在神救赎的计划中所豫定外邦人得救的数目(罗十一25)。我们这些外邦信徒,本来都是局外人,都是在“路上和篱笆那里”,随众人往灭亡而去,然而竟蒙了恩典。我们原来都是‘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参21节),但如今竟得成为神的宾客,这是何等的际遇,何等的高抬!“勉强人进来,”表示我们信徒的得救,并不是出于自己主动的追求,乃是出于神恩典的‘勉强’。 “勉强人进来,”表示只要人愿意进来,就可以享受救恩。救恩不是出于行为,乃是本乎恩典(参弗二8~9),因此既往不究,不论我们已往的‘善恶’,都可以蒙恩。本里也说出救恩的原则,完全越过人的光景──无论何人,都可以蒙恩──罪人中的罪。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不是指所有的犹太人都无分于新约的救恩,乃是警告那些冥顽不灵,若拒绝神的邀请,将导致被神弃绝的后果。


三、论作主门徒的代价

1、要爱主胜过爱一切(25~26节)

二千年来,声称自己是基督徒,并且是和主耶稣同行的人为数也是“极多”,但究竟有多少人是经过试验,符合作主门徒(26~27,33节)的资格呢?“‘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字的原文是‘恨’,系一种生动的夸张用词,表示这些亲人和自己的存在,不容成为跟从主的阻碍和羁绊。主耶稣不是要我们真的恨人,而是要我们能摆脱世间的羁绊去跟从祂。界定感情上爱恶的用语大都是比较性的,以人对主耶稣所应付出绝对而完全的‘爱’来说,人本性上对自己直系亲属的喜爱,在层次上只能算是‘恨’。‘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性命,也就是说把连自己在内的一切都完完全全献在基督面前。“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就不能’表示没有中间路线可走;‘门徒’指那些跟随主、接受主严格训练和管教的人。主不是说我们不该爱父母、儿女,主乃是说我们所爱的顺位次序应该有所调整──我们必须让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譬如:若有不信主的父母以脱离亲子关系来胁迫我们放弃信仰,我们如果为此退让,便是爱父母过于爱主了。把父母或儿女放在第一、主放在第二的人,不配作主的门徒。一个门徒绝不能因为对家庭的顾虑,而偏离完全顺服主的道路。在你的心中,无论是父母、妻子或儿女,只要让他们占去了神该得的地位,这就叫你不能作主的门徒。

2、要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27节)

十字架在信徒身上,具有双重的意义和目的:1.十字架乃是世人所加诸在主耶稣身上各种不合理的对待,和痛苦的顶点。所以背十字架跟从主,对信徒来说,是代表各种为主所忍受的苦难、羞辱与牺牲。2.十字架乃是将旧人作一个了结。信徒在信主的时候,旧人已经与祂同钉十字架(加二20;罗六6);但这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客观的真理,我们必须藉着背十字架,将这个真理变作我们主观的经历。背十字架意即舍己、否认己(太十六24)。必须舍己,才能爱主过于爱父母、儿女(26节);但要舍己,便须背起“自己十字架”。凡不想背十字架跟从主的人,就是不肯死、而且坚决要救自己性命的人,这样的人不能作主的门徒。

3、盖楼和打仗的比喻──要先计算代价(28~33节)

主耶稣不要人糊里糊涂的跟从祂,正如盖房子的人必须先计算花费,人在委身跟从主之前,也必须先考虑主对跟随祂的人有何要求。如果你要跟从主,你就要知道:主耶稣所走的路不是人人所能走的,所以你在没有走之先就要计算,到底要出多少代价。许多信徒不是不出代价,乃是出的不够,结果当然失败不要以为我们跟从主,成不成功与别人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早已成了一台戏,供世人和天使观看(参林前四9;来十33)。作基督徒最羞辱的一件事,就是让不信的世人“笑话”我们。“出去和别的王打仗,”‘打仗’表征我们属灵方面的向前迈进。作主的门徒就如士兵进入战场,要天天打属灵的仗;‘别的王’豫表信徒的属灵仇敌。‘二万兵’豫表一切拦阻我们向前推进的人、事、物。“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主的意思不是要我们与魔鬼、世界、肉体等属灵的仇敌妥协,乃是不要我们凭着血气之勇,假充属灵的战士。作主门徒必须完全了解,要不是破斧沉舟,就是屈辱投降;基督门徒的生活不能半途而废。属灵争战的胜负,决定于一念之间;只要我们真正有舍己出代价的心志,便没有任何的仇敌是我们所不能攻克的。进入神的国是免收入场费的,但每年对信仰的进一步认可,却要你付出一切。

4、盐失味的比喻──半途而废的悲惨结局(34~35节)

古时犹太地方和中东各地吃的盐,多是‘矿盐’或‘井盐’,那些盐块从矿场或井里挖出来时,就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在这石块的外层包着一层盐。犹太人在吃饭时,右手拿着菜,左手握着盐块,用舌头舐盐以取味。家中每个人都有一块盐放在厨房中,吃饭时就各用自己的盐块。等到盐块的咸味逐渐减少,至完全失味时,原先的盐块就成为石头了,于是随手弃置,这些盐份用尽的石头就任人践踏了。

在古老的传统中,如果犹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后再回头时,在蒙接纳回到会堂之前,必须躺在会堂门口,请走进会堂的人用脚踩在他身上。有些基督教团体也继承了这一个传统,凡被教会法规驱逐的基督徒,在他蒙接纳归回以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门口,对走进来的人说:‘践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盐。’盐失去咸味’象征基督徒失去他们的功用,也就是变成和世人一模一样,毫无分别。盐能调味防腐;基督徒具有盐的性质,能使人甜美,防止罪恶。正常的基督徒,可以令周围减少发生不正当的事。)盐能防腐,基督徒在世人中间,必须与世界有分别,不同流合污,才能发生一种防阻道德沦丧的作用。基督徒若成了失味的盐,在教会中一无用处,在世界里也成了世人藐视、取笑的对象。失败的基督徒不但从神的标准堕落下去,他也不适合世界的性质;因为他已经领受了一些圣经知识和属灵经验,使他与世界的风气和罪恶格格不入,但他又缺乏足够的恩典和喜乐,叫他可以走在基督的道路上。“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暗示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聆听作门徒的严格条件;但如果一个人愿意跟从主耶稣,不计较代价几何,他就应当听和跟从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