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路加福音】查经 第十章
来源:罗海良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8-16 | 193017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10章:主耶稣的教导

神给我们可以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一个清心跟从主的人,他会甘心放弃这一份自由,而去留心主的心意,以主的心意为根据,来决定个人的道路,像主自己以父的心意来决定祂的道路一样。人的灵苏醒,就容易揣摩得到主的心意,因此,保持灵里的苏醒,就是跟从主的人所要注意的,常活在主的心意里,就能维持灵里的苏醒,不活在主的心意里,灵里就沉睡。

一、对工人的教导:

1、工人的工价是应当的(1~7节)

   “主又设立七十个人,”旧约《创世记》记载了七十个外邦国家(参创十章);以色列的众子去到埃及的也是七十人(创四十六27);与摩西一同上西乃山的长老是七十人(参出廿四1,9);犹太公会也是由七十人组成。 “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两个两个出去的用意,不仅因为两个人作见证更具可信性(参申十七6),也为了在这段训练期间,让他们可以彼此扶助。“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他们乃是在耶稣以先前去宣扬,有如开路先锋。主差遣门徒,都是两两成对;这说出我们事奉主,必须和别的弟兄姊妹互相配搭,彼此帮助,而不宜单独行动。为主作工,难免会遭遇难处、逼迫。“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钱囊’指金钱的储备,‘口袋’指食物的储备;主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九14),因此,主的工人奉差遣到神的子民中间作工,不必为日常生活作多余的豫备。“不要带鞋,”不是指不要‘穿’鞋,而是指不要‘带’额外的鞋。“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由于他们的任务急迫,故不要随俗作那无谓且冗长的问安,以免在路上浪费时间(参王下四29)。主工人的生活原则是:不需要为自己豫备什么、打算什么或考虑什么,而要在自己身上证明神能养活我们,祂负我们一切的责任。主的工人要对神有信心,不倚靠无定的钱财,只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提前六17)。事奉主者不要被地上物质的享受所分心,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主的工人应当尽可能利用时间宣讲福音,而不应浪费时间在无益的交谈上。信徒蒙恩得着平安后,把恩典和平安带给自己家中的人,这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保罗在写《提摩太前书》时,曾把这句话当作经典引用(参提前五18);可见《路加福音》出书的时间比《提摩太前书》还早。在旧约的律例里面,曾规定主人不可克扣工人的工价(参利十九13;申廿四14~15)。“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主这话的用意是要祂的工人专心传道,而不要被生活的享受所分心,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寻找更舒适的住处,见异思迁。

2、弃绝他们的,就是弃绝主(8~16节)

 “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意即不可讲究饮食,不挑剔食物。事奉主的人所该顾念的,乃是如何将生命供应给别人,而不是为自己的肉身寻求享受。主的工人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不可贪图口腹之欲。传道人有两大工作要项:(1)医治人们灵魂的疾病;(2)把人们带进神的国度里面。无论进那一城,人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当法利赛人离开一个外邦地区时,通常要擦去(或跺去)粘在他们脚上的尘土,以表示与外邦人的‘不洁’无分无关。﹞“当着你们擦去,”意即对拒绝基督的人或地方,表示他们自作自受,将来的结局与自己无分无关(徒十三50~51)。“所多玛,”是同性恋的滥觞之地,罪大恶极,被神毁灭(参创十八20;十九5,24;犹7)。人最大的罪乃是拒绝主、不要主;人一切的罪也都是从拒绝主而来的。 “审判的日子,”指世界末日面临神的审判之时。当审判的日子,人所受的刑罚大小不一,乃视我们对主的反应如何。人若尝过天恩的滋味,后来又离弃主,其结局将比原不认识主的人更可怕(来六4~8)。“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阿,你有祸了;”‘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15节)是加利利和低加波利的大城,主耶稣起头的工作就在那一带地方(参太四23~25)。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就不会落在审判里;人非悔改,就不能脱离神的审判。迦百农是主当初作工施恩的中心,属天的福气临到他们,他们却不要,故必受神审判,变成荒凉之地。“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推下阴间,”‘阴间’位于地底(参太十二40),是人死后灵魂暂时所归之处(参徒二27路十六22~23);全句表示从至高的尊荣地位,被降到最低的受罚境地(参赛十四13,15)。凡是从前因为悔改得着‘安慰’(“迦百农”字义),但如今自以为了不得的人,虽升到天上,仍要被推下阴间!弃绝门徒就是弃绝主,弃绝主就是弃绝父;这说出信徒与三一神奇妙的联结

3、不要因鬼服了而欢喜,要因名字记在天上而欢喜(17~20节)

赶鬼是七十门徒的任务之一(参九1~2)。世人都伏在鬼的手下(参约壹五19);惟信徒因有主耶稣基督的名,所以鬼必反而“服了我们”。 门徒因鬼服了他们就欢喜(参17节),这是看外表的现象;主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这是看见背后根本的原因。先捆住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太十二29)。蛇和蝎子’象征邪灵。撒但虽然有“能力”,但我们信徒有“权柄”;权柄胜过能力。古时在城门口备有公民名册,以免敌人混入城内。人的得救有记录存在天上(参诗六十九28;但十二1;腓四3;来十二23;启三5)。

4、要因看见神的美意而欢乐、感谢(21~24节)

 “被圣灵感动就欢乐,”原文是‘在灵里充满喜乐’,而这个喜乐在原文含有‘大喜或狂喜’的意思,是在争战得胜时所流露的一种喜乐。“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父’表明神是一切的源头;‘天地的主’表明是神主宰、安排一切。主耶稣在此承认祂一切的境遇,乃都出于父神(罗八28)。‘我感谢你’表示主不只接受神手的安排,并且是感谢着领受。“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聪明通达人’指自以为是、自恃聪明的人;‘婴孩’指谦卑、愿意受教的人。这说出神启示的原则。神虽然乐意向人启示(参加一16),但人若自以为聪明通达,想凭理智来领会属灵的事物时,反而得不着启示;惟有像婴孩般敞开心,单纯向着祂,就会得着丰满的启示。认识父是“天地的主”──一切都操在祂主宰的手中,就会凡事感谢且欢乐。基督徒的遭遇、环境、事情的安排,都是神的旨意;我们对于每一件事,若能当作是从神手里接过来的,就不会有埋怨了。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这话有两个意思:第一,我一切的遭遇及‘得着’,不是人给我的,乃是神给我的,所以不必怨人。第二,既然一切都是神给的,就必有祂的美意,所以我们只管安然接受。“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人不知道主、不认识主,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只有父神和父神所启示的人才认识祂。这里含有一个意思:人可以不了解我,人可以误会我,但我只要父神知道我,这就够了,这就可以叫我喜乐了。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这话说出:第一,主服在父的一切安排之下。第二,主最终承受父的一切。长子如何,众子也如何;凡与主一同服在父一切安排下的,最终也必与主一同承受万有。一个人所以“有福”,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好,乃是因为神乐意将天国的奥秘启示给他(参加一16)。“先知,”是指为神说话的人;“君王,”是指神所设立的权柄,能在地上代表神的人。从前的人想看却没看见,想听却没听见,是因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旧约时代),没有叫人知道(弗三5)。我们生逢其时,得在这末世,照祂自己所豫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弗一9),何等有福。


二、对律法师的教导──要照好撒玛利亚人所行的去行(25~37节)

   ‘律法师’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属法利赛教派。“起来试探耶稣,”这一个律法师必定是自认为熟悉律法诫命,想要考问主耶稣,藉此显明主耶稣的圣经知识不过尔尔,让祂在群众面前出糗。“夫子,”这是一个极不妥当的称呼,表示他看待耶稣不是救人的‘救主’,而是教导人的‘师傅’(参约三2)。“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这问话里包含了四个意思:(1)他认识‘承受永生’的重要性;(2)他承认在自己里面没有永生;(3)他认为‘作什么’可以承受永生,亦即他认为永生是可以赚取的;(4)但他不知道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承受永生’就是‘名记录在天上’(20节),亦即‘得救’──得着神永远的生命,免受永远的沉沦(参约三16)。“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主耶稣的问话,是要他从律法的精髓掌握‘承受永生’的诀窍,并不是要他藉着遵行律法的字句规条,来承受永生。律法并非毫无用处;律法乃是要把我们引到基督那里(加三24)。十条诫命可分为‘对神’和‘对人’两大部分(参出廿3~17)。当时犹太人的祷告文中有一段即用本节的话,一般的犹太人均知道,整个旧约的大道理就是爱神、爱人。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意即以整个人,全生命的贯注去爱神(参申六4~5)。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林前十六22);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神所求于我们的爱,乃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地爱;我们必须承认凭着自己我们无法办得到,惟有让神的爱更多充满、浸透、激励我们(林后五14),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流露祂的爱。“爱邻舍如同自己,”就是无私的爱,就是牺牲的爱,这只有活在神圣的生命里,方能作到。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这是一项纯粹的假设──人若真的能作到以全人来爱神,并且爱邻舍如同自己的话,就可以承受永生。问题乃在于我们根本无法作到这个要求,因此只好投靠救主,仰望祂施恩拯救,藉此得着永生。“谁是我的邻舍呢?”意思是‘究竟谁是那配得我如同爱自己一般地爱的邻舍呢?’这话暗示他的难处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爱的对象’。 耶路撒冷的地势较耶利哥为高,故说‘下耶利哥’。二地之间路径迂回,沿途尽是多岩石的旷野地带,常有盗贼出没,埋伏袭击手无寸铁的客旅。‘耶利哥’是被神咒诅的城(参书六26;王上十六34)。‘祭司’对神的百姓负有训诲、教导律法的责任(参代下十五3)。“就从那边过去了,”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可能为了避免触着死尸,致沾染污秽(参利廿一1)。‘利未人’对神的百姓负有教训律法的责任(参申卅三9~10)。“又有一个利未人,”祭司出自利未支派,但并非所有的利未人都是祭司;故这里的‘利未人’应是指利未支派中祭司以外的人,他们的职任主要是协助祭司处理圣殿的事务(参民三5~13;八23~26;代上廿三4)。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无论在血统上或信仰上都不纯正,根本不纳入他们的‘邻舍’之列。“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油’能止痛,‘酒’能消炎。两者都为古犹太人常用的药物。34节表明人子救主给予罪人如下的救恩:1.“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油’象征圣灵(参四18),‘酒’象征神的生命(参五38);用圣灵和神的生命来医治罪人。2.“包裹好了,”象征主的保养顾惜(参弗五29)。3.“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象征主的卑微俯就(参亚九9),背负我们前行。4.“带到店里去照应他,”象征将我们带到教会中照料。罗马货币‘二钱银子’,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参太廿2),约够在小旅店食宿月余。那个自义的律法师,以为他能爱他的邻舍(参29节),却不知他自己就是那“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参30节);而他的“邻舍”,既不是‘祭司’也不是‘利未人’(参31~32节),竟是他所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参33~35节)──耶稣基督。这比喻给我们看见,不是那律法师能爱邻舍,而是邻舍爱了他;不是我们能爱别人,乃是主先爱了我们。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罢。’ “是怜悯他的,”就是指那个撒玛利亚人。“你去照样行罢,”意即‘你照样去爱罢’;爱才是‘承受永生’的先决条件。这个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家所公认的律法总纲(27节)──爱神与爱人,却完全没有作到,反而是犹太人所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却真正的实践了这律法。律法的遵守,不在乎拘泥于字句条文,乃在乎抓住律法的精髓──‘怜悯’。


三、对马大的教导──要像马利亚选择那上好的福分(38~42节)

耶稣进了一个村庄,”这村庄就是伯大尼(参约十一1)。马利亚的好榜样:1.她是在“耶稣”的脚前──不是在别人的脚前。亲近主自己,是灵命长大最短、最快的路程。2.她是在主耶稣的“脚前”──她守住极谦卑的地位上。谦卑是得主祝福最要紧的一个态度(参彼前五5)。3.她是“坐着”──安静在主的面前。我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卅15)。4.她是在那里“听祂的道”──主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

基督徒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亲近主,和主交通,听主讲话。“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主不是说马大‘事情作得太多’,主乃是说她‘思虑多到令她受到搅扰、苦恼’。主也不是说‘作事不要用心思’,主乃是说‘心思不要被事物弄得烦扰不安,失去在主里该有的安宁’。问题不在于事多、事少,问题乃在于“思虑烦扰”;我们不作工则已,一作起工,就常常让许多事物进到心里面。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这‘一件’不是别的,乃是主在祂的话中所启示的‘基督’;马利亚因为得着了主的启示,所以才会趁着祂还未被钉之前,用香膏膏祂(约十二3)。服事主是福分,但惟有得着主才是“上好的福分”;是不可被别的事,即使是最属灵、最圣善的事,所“夺去的”。 马大是她在向主说话,马利亚是让主向她说话;你若不停的一直说话,就没有机会让主说话,所以就得不着主的启示。神的话语是一切事奉的基础和根本,不可让教会或个人事务上的忙碌活动,分散或者占去了应该用在神话语上的注意和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