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您的位置:
文章正文
【罗马书经文灵修】罗1:14-15
来源:李鑫 | 作者:桥头街堂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1-11-30 | 34454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周经文

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罗马书》1章14-15节

 

经文解析

第14-15节,保罗论及自身由于深感“欠债”,故而福音带到罗马。根据原文,这段经文可以直译为:“如此希臘人和非希臘人,有智慧的和愚拙的,我[都]是感到內疚——這樣,始終我是自願的;[同樣],也對你們(這些)在羅馬裡面[的人],宣告上帝救恩的信息。”如果同和合本的翻译相比,有几个词汇需要解释:

1、“债”(ὀφειλέτης)

根据原文,“债”可以译为:感到内疚、没有尽到义务等含义。所以,当保罗使用“欠债”的修辞,表示与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和愚拙人的关系时,实则是表示由于没有尽到福音的责任或义务,因而对这些心生愧疚。

2、“情愿”(τὸ……πρόθυμον)

根据原文,“情愿”可以译为:自愿、热切、殷勤和期望等含义。如此,当保罗使用“情愿”时,是表示他自愿且热切地期望,面对众人生出福音的亏欠。由于重生得救后的保罗对众人生出福音的亏欠,所以无论得时与否、无论面对何人,宣扬福音的真道始终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

3、“将福音也传给”(εὐαγγελίσασθαι)

根据原文,“将福音也传给”也可译为:宣告上帝救恩的信息——由此可见,对保罗而言,福音就是上帝透过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因此,福音不是空洞的语言或资讯,而是上帝的爱子附上极大的牺牲和舍己,所成就的和平、和睦、和好的工作。

 

经文默想

保罗透过第14-15节的经文,表达了他自己对于福音事工的责任感。在第14节中,保罗论及自己对于希腊人、非希腊人、智慧人和愚拙人的亏欠,因着这种亏欠激励保罗宣扬基督的福音;因此,在第15节中保罗也情愿在罗马城里继续宣扬福音。虽然这两节经文表达的信息十分简单,不过却蕴含着牧者和事奉之人服侍上帝的动机——即,欠债。换言之,参与事奉工作,不是因为比其他人更为卓越,也不是“高级”基督徒的记号,而是因为深切地感到自身亏欠了上帝和他人。那么,如何理解“欠债”的含义呢?

保罗对于“欠债”的使用,是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例如,保罗曾经极力逼迫、残害上帝的教会(加1:13),而且也曾喜悦司提反被害(徒7:60),所以保罗的“欠债”是承认自己曾经对上帝的悖逆、对教会的伤害及对肢体的逼迫,故而他尽心竭力地传扬福音,便是这种亏欠。此外,“欠债”还具有没有尽到福音的责任或义务,因而心生愧疚的意思。是以,保罗对“欠债”的使用,既是表示他没有忘记曾经不好的过往,也坦承自身没有完全进到福音的责任或义务。

对于现代的基督徒而言,有时会以罪被释放的名义逃避过往的亏欠或债,虽然根据福音书和保罗书信的教导,罪被赦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然而,“赦免”或“释放”并非意味着遗忘了过去种种的不堪,却是承认那些过犯是自己行过的,故而铭记于心时刻惕厉自省,以免重蹈覆辙。由于对过往罪中生活的铭记,故而会产生愧疚感——即,保罗口中的“债”。当然,对于经历释放的基督徒而言,所产生的愧疚感、亏欠或债,不是放任自己沦于无休止的自责之中,而是作为使自身常常保持警醒的恩典。同时,愧疚感的产生会让蒙释放的基督徒看到,上帝赦罪的恩典与自身回应之间的差距,由此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地按照上帝子民的要求而生活。最后,愧疚感会让基督徒认识到,自身会很容易为他人带来伤害,所以会以更加谦卑的生命,去在意他人的感受,并与他人同行、服侍他人。

综上所述,通过保罗的内心经历可以看到,对于真正蒙恩得救且从罪中释放的基督徒而言,愧疚感、亏欠或欠债等心态的产生,非但不是与过去纠缠不清,反而是上帝特别的恩典。因为愧疚、亏欠或欠债等心态,既是提醒我们在哪里最容易软弱,是怎样的不配,然而却获得上帝不离不弃的恩典;又是滋润生命的养分,能以让我们注意到自身的不足和盲点,因而能以卑微和倾听的姿态理解他人、反省自身,最终塑造出温柔的生命德性。

(原创:李鑫,请尊重版权,请勿复制、修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