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太原基督教历史:主要派别
来源: | 作者:《太原市志·第七册·卷三十七-民族宗教 第五节·基督教》 | 发布时间: 2017-07-05 | 26853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立会,是太原基督教徒自办的自信、自立、自传的教会。民国2(1913),乔义生在东缉虎营傅公祠附近的娘娘庙创立了太原中华基督教自立会。聘请布道员,制定了不请外国人传道、不用外国人财物、不受外国人支配的“三不”宗旨。参加聚会礼拜者多是爱国青年和青年学生,多时可达60人~70人。民国13(1924),教会地址迁到上肖墙,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但自立会宗旨未改变,且未与全国中华基督教会发生组织联络关系。

民国21(1932),会址迁首义街(今五一路)青年会楼内。民国23(1934),在并州北路(今裕民里22)建礼拜堂及附属房屋。教堂竣工后,会址由首义街迁至并州北路新址。日军侵占太原后,教会一度停止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修葺教堂,重新恢复了教会礼拜,参加礼拜者多达1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照常进行聚会活动,参加礼拜的教徒有50多人。1951年,与友爱会、天召会一同加入了全国系统的中华基督教会。直到1958年太原市基督教派()并堂协作,联合礼拜。

上帝教会    民国3(1914),上帝教会传入太原,发展十分缓慢。民国9(1920),太原有上帝教会教堂1座,外籍教士3人,中国布道员1名,没有正式教徒。其后,活动停止。

神召会    民国3(1914),美国教士施在华、克礼莫、斯提芬等在太原开化寺创设神召会,开始传教。民国7(1918),徐沟县(今清徐县)大常村创办神召会。民国15(1926),新建教堂及附属建筑,并以大常为中心向周围传教,在西楚王、史家庄设立聚会点。太原教务扩展至西羊市、并州路及小店、兰村、晋源。大常也派人在柳巷、旧城街、估衣街、东米市等地布道。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停止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外籍传教士陆续回国,市区内参加礼拜的教徒有20多人。1958年协作并堂,联合礼拜。

救世军    民国7(1918),郝维翰在府西街租房开堂布道,设立太原基督教救世军,他自己成为太原教会第一任军官。民国10(1921)在三桥街建教堂和寓所,设立了太原区部。该派组织教徒乐队上街,边走边奏边吹,以新颖的形式吸引群众进堂听道。不几年,教徒发展到80多人。至七七事变前,在太原上肖墙、大南门、晋源镇、北格镇设立分部。

七七事变后,太原救世军的外籍军官全部撤走,大南门街、上肖墙等分部都基本停止了礼拜活动,城区教徒都到三桥街教堂聚会。

1950年,北京籍于兴华军官夫妇调来太原救世军负责教会工作,直到太原市基督教各派联合礼拜。

真耶稣教会    民国10(1921),高大龄开始筹划成立太原真耶稣教会。先后在高大龄、张弼臣家中进行晚间聚会,后由教徒捐资在万寿宫兴建教堂。民国12(1923)教堂竣工,能容纳300多人,正式挂出太原真耶稣教会的牌子。太原真耶稣教会第一任监督,由高大龄担任。真耶稣教会是星期六进行礼拜聚会,有时高声祷告,唱灵歌,跳灵舞。太原真耶稣教会发展缓慢。1953年,中国真耶稣教会太原分会成立。1958年,协作并堂,联合礼拜。

太原基督教天召会    民国10(1921),基督教神召会教徒陈应禧在西羊市寓所开设礼拜堂,组织活动,自立天召会。后在新南门外大营盘购地20亩,建造可容纳700人的礼拜堂和其他教会用房及花园,附近狄村、沙河、许坦一带入教者达500人。天召会一直未请专门传道员,更没有外国传教士。教会工作和讲道均由陈应禧负责,一些具体行政事务和教务等,由选出的长老、执事承担。太原沦陷后,教堂院被日军强占,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礼拜虽勉强维持,但参加聚会的信徒人数锐减,仅有50余人。

新中国成立初,教徒约100人。1952年,并入太原中华基督教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20世纪初传入中国。民国15(1926),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美国传教士瑞赐义和中国布道员苏道清在前所街永和巷开堂布道,设立复临安息日会。传道方法主要是文字布道,以推销该教派的书报刊等,扩大影响。安息日会初来太原,仅是一个基层小教会。民国17(1928),正式成立山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孟昭文任会长,省、市会址在一起。

民国20(1931),该会购买府西街36号院41间房产,修缮后作为会址,还附设了教会小学。次年,创办神学院。到民国37(1948)解放前夕,教徒发展到120多人。1958年协作并堂,到桥头街教堂聚会礼拜,并入太原基督教会。

基督徒聚会处    20世纪30年代后期,太原成立山西基督徒聚会处。民国33(194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