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基督教历史:主要派别(一)
据民国22年(1933年)出版的李炳卫编著的地方志类读物《太原指南》记载:民国20年(1931年)前后,耶稣教(指基督教新教)派别颇多,太原计有浸礼会、友爱会、神召会、救世军、天召会、安息日会、真耶稣教会等。其后又增加了青年会、自立会(即中华基督教会)、聚会处、主恩会,还有坝陵桥教会、南海街教会、西海街教会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太原市基督教教派(会)有10多个。其中,由西方国家传入的有:浸礼会、复临安息日会、救世军、友爱会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有:基督徒聚会处、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天召会、真耶稣教会等。在全国基督教界掀起的“三自”爱国运动不断深入的影响下,太原市基督教各教派(会)于1958年实行协作并堂,联合礼拜,成为太原市基督教会。
浸礼会 清光绪三年(1877年),浸礼会牧师李提摩太来晋赈灾。同时,在太原桥头街和东夹巷设立教堂、住所,开办孤儿院、学堂。义和团运动中,教堂被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山西耶稣教自立会并入浸礼会。民国13年(1924年),浸礼会在太原的教徒有近1000人,并在东夹巷修建一座二层的礼拜堂。民国16年(1927年),浸礼会加入中华基督教联合会。抗日战争时期,该会一蹶不振,未几中绝。
英国内地会 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内地会教士特纳和詹姆斯到太原后,在府城周边村镇赈灾布道。次年,特纳在太原创办差会总堂。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徐沟县城北关建福音堂。义和团运动中,教堂遭到破坏,教务活动受到严重打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内地会教士重返太原,恢复教务,大兴土木,建筑教堂,扩大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内地会受到打击,宗教活动时断时续。太原解放时,外籍教士相继撤离,从而割断了英国内地会对境内教会的控制。
山西耶稣教自立会 光绪十七年(1891年),叶守桢脱离英国内地会,在太原创立山西耶稣教自立会。传教方式除直接进行福音传布外,更注重医务和教育的间接传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后,山西耶稣教自立会并归于浸礼会。
公理会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八年(1902年)、二十九年(1903年)、三十四年(1908年)分别在徐沟县清源乡西关、南青堆村、长头村、西谷村、高白镇建立福音堂,并设公理分会。宣统三年(1911年),清源、徐沟两地有公理会教徒100多人。民国8年(1919年)有教徒200余人。民国10年(1921年),在清源设立仁术支院,在南青堆设铭贤初小。之后,在长头、西谷设贝露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公理会正常宗教活动被打乱,多数支会陷于瘫痪。1954年,公理会教徒参加了清徐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基督教青年会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前,青年会即传入太原。起初,借用英国浸礼会的房屋和干事进行工作。民国2年(1913年),在首义街(今五一路南端)建太原基督教青年会会址大楼。民国4年(1915年)竣工。会址除工作室外,还设有历史、博物科研、地理等展厅和球类活动室、文化补习室等。民国12年(1923年),青年会会址进行了扩建。增设中学班、英文班、俄文班和沐浴室、冷餐部等,还创办了摄影、修车、修表、理发、厨师等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服务项目。
九一八事变后,青年会中一部分青年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民国26年(1937年),青年会迁往四川,太原一度停止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会务工作和服务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青年会成为太原市青年联合会的团体会员。1956年太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青年会的房屋产权归属太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友爱会 清宣统二年(1910年),友爱会传入中国。不久,传入太原。由于美国浸礼会的阻挠和英国传教士的反对,友爱会开始未能在太原立足,只在平定、寿阳、昔阳、辽县(今左权县)、武乡等地发展教徒,总机构设在平定县。后来,梅尔思牧师在青年会积极开办英文夜校和英文经班。梅既是青年会的干事,又是友爱会的牧师。他在青年会工作期间,开始在太原发展信徒,为夜校的教师、学生施洗入教。民国11年(1922年),友爱会教徒在新民东街梅尔思的寓所开始礼拜聚会,正式成立了太原市基督教友爱会。参加礼拜者多时可达70人~80人。
抗日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撤退回国,聚会人数骤减。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礼拜的人数有所回升,活动地点仍在新民东街。
1951年,友爱会与天召会、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一同加入了全国系统的中华基督教会。1958年,参加各教派(会)联合礼拜。
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 自立会,是太原基督教徒自办的自信、自立、自传的教会。民国2年(1913年),乔义生在东缉虎营傅公祠附近的娘娘庙创立了太原中华基督教自立会。聘请布道员,制定了不请外国人传道、不用外国人财物、不受外国人支配的“三不”宗旨。参加聚会礼拜者多是爱国青年和青年学生,多时可达60人~70人。民国13年(1924年),教会地址迁到上肖墙,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但自立会宗旨未改变,且未与全国中华基督教会发生组织联络关系。
民国21年(1932年),会址迁首义街(今五一路)青年会楼内。民国23年(1934年),在并州北路(今裕民里22号)建礼拜堂及附属房屋。教堂竣工后,会址由首义街迁至并州北路新址。日军侵占太原后,教会一度停止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修葺教堂,重新恢复了教会礼拜,参加礼拜者多达1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照常进行聚会活动,参加礼拜的教徒有50多人。1951年,与友爱会、天召会一同加入了全国系统的中华基督教会。直到1958年太原市基督教派(会)并堂协作,联合礼拜。
上帝教会 民国3年(1914年),上帝教会传入太原,发展十分缓慢。民国9年(1920年),太原有上帝教会教堂1座,外籍教士3人,中国布道员1名,没有正式教徒。其后,活动停止。
神召会 民国3年(1914年),美国教士施在华、克礼莫、斯提芬等在太原开化寺创设神召会,开始传教。民国7年(1918年),徐沟县(今清徐县)大常村创办神召会。民国15年(1926年),新建教堂及附属建筑,并以大常为中心向周围传教,在西楚王、史家庄设立聚会点。太原教务扩展至西羊市、并州路及小店、兰村、晋源。大常也派人在柳巷、旧城街、估衣街、东米市等地布道。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停止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外籍传教士陆续回国,市区内参加礼拜的教徒有20多人。1958年协作并堂,联合礼拜。
救世军 民国7年(1918年),郝维翰在府西街租房开堂布道,设立太原基督教救世军,他自己成为太原教会第一任军官。民国10年(1921年)在三桥街建教堂和寓所,设立了太原区部。该派组织教徒乐队上街,边走边奏边吹,以新颖的形式吸引群众进堂听道。不几年,教徒发展到80多人。至七七事变前,在太原上肖墙、大南门、晋源镇、北格镇设立分部。
七七事变后,太原救世军的外籍军官全部撤走,大南门街、上肖墙等分部都基本停止了礼拜活动,城区教徒都到三桥街教堂聚会。
1950年,北京籍于兴华军官夫妇调来太原救世军负责教会工作,直到太原市基督教各派联合礼拜。
真耶稣教会 民国10年(1921年),高大龄开始筹划成立太原真耶稣教会。先后在高大龄、张弼臣家中进行晚间聚会,后由教徒捐资在万寿宫兴建教堂。民国12年(1923年)教堂竣工,能容纳300多人,正式挂出太原真耶稣教会的牌子。太原真耶稣教会第一任监督,由高大龄担任。真耶稣教会是星期六进行礼拜聚会,有时高声祷告,唱灵歌,跳灵舞。太原真耶稣教会发展缓慢。1953年,中国真耶稣教会太原分会成立。1958年,协作并堂,联合礼拜。
太原基督教天召会 民国10年(1921年),基督教神召会教徒陈应禧在西羊市寓所开设礼拜堂,组织活动,自立天召会。后在新南门外大营盘购地20亩,建造可容纳700人的礼拜堂和其他教会用房及花园,附近狄村、沙河、许坦一带入教者达500人。天召会一直未请专门传道员,更没有外国传教士。教会工作和讲道均由陈应禧负责,一些具体行政事务和教务等,由选出的长老、执事承担。太原沦陷后,教堂院被日军强占,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礼拜虽勉强维持,但参加聚会的信徒人数锐减,仅有50余人。
新中国成立初,教徒约100人。1952年,并入太原中华基督教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20世纪初传入中国。民国15年(1926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美国传教士瑞赐义和中国布道员苏道清在前所街永和巷开堂布道,设立复临安息日会。传道方法主要是文字布道,以推销该教派的书报刊等,扩大影响。安息日会初来太原,仅是一个基层小教会。民国17年(1928年),正式成立山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孟昭文任会长,省、市会址在一起。
民国20年(1931年),该会购买府西街36号院41间房产,修缮后作为会址,还附设了教会小学。次年,创办神学院。到民国37年(1948年)解放前夕,教徒发展到120多人。1958年协作并堂,到桥头街教堂聚会礼拜,并入太原基督教会。
基督徒聚会处 20世纪30年代后期,太原成立山西基督徒聚会处。民国33年(1944年),太原市有些基督教信徒开始在东夹巷借房聚会。该组织一直未购买房地产,始终是借用房屋聚会。1950年,太原基督徒聚会处成立,会址在桥头街教堂。1956年,太原基督徒聚会处选举了执事、长老,共同管理教会事务。从此,基督徒聚会处与其他教派(会)一起,走上了“三自”革新的道路,直到1958年各教派协作并堂。
基督教女青年会 20世纪30年代初,基督教女青年会在太原出现,其活动与青年会联系十分密切。该会每年4月在三圣巷会址与青年会少年部共同举办一次儿童健美比赛,日军侵占太原后停止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该会成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此外,在太原基督教发展中,还出现过一些由中国教徒个人自办的教会。如,张桂源在坝陵桥寓所开办的基督教会,李季衡夫妇自办的主恩会,杨玉山在南海街开办的家庭自立会,董恩贤创办的圣道会,以及杜先舟等人开办的跃道会等。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17
2025-04-16
2025-04-11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