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假如教会消失了,社会将作何感想?
来源:网络摘录 | 作者:pmof8655b | 发布时间: 2017-08-21 | 156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假如教会消失了,社会将作何感想?

 

                        文|张远来

 

    最近看了一个老片《末世迷踪》,影片以科幻的手法展现了末世的光景,一霎那间,基督徒全部从地球上消失了。看完这个片子让我想到一个类似的问题:假如有一天,基督徒和所有有关基督信仰的标志,比如教堂,全部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个世界将会作何感想?他们会在意吗?他们会因此感到不释然,或者某种特别的痛苦吗?抑或是无所谓?笔者就此询问过几位教会和社会朋友,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不会让社会感到有何特别痛苦,至少,不会因为消失者是基督徒的身份而让他们痛苦。因为,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他们并没有受到多少因为是基督徒身份而带来的生活影响。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与社会如此疏离?是社会拒绝了基督信仰,还是那些见证基督信仰的教会封闭了自己?由此,让我想到几个问题:

 

一、封闭的语言让基督教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围墙里

 

    诚然任何一门行业和学科往往会产生直接独特的表述语言,但基督信仰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信仰,封闭的语言系统对自己的发展和灵性培养极为不利。因此,马丁路德的改教才让拉丁语崇拜改为本土语言的崇拜。目的就是要让基督信仰可以深入人心。

 

    但现在,基督教又逐渐建立了一套社会不太理解的语言体系,甚至是奇怪的思维模式。试看我们今天的教会宣教,如果一个从未听闻耶稣福音的人进入教会,他能否理解讲台的信息?教会的信息是否能够回应一般人切身的关切?常常一篇优秀的讲章,但很多时候,与我们的生活并无关系。教会逐渐主动或者被动地被封闭在了一个自闭的系统里,而没能影响到我们的社会。

 

二、基督徒式的自怜与自恋营造了一个虚假的属灵王国

 

    奇怪的是,往往我们会把封闭与固执视为虔诚,把软弱与妥协视为温柔体贴,把贫穷与自虐视为属灵。在过去的北方流行一句有关传道人的谑语:远看像乞丐,近看像农民,走到眼前一看才发现是我们的传道人。这不是真正的属灵,而是一种扭曲的世界观。我们把自己关进封闭的洞里、越深、越封闭就以为是越属灵。

 

三、基督徒圈子尚未建立起与社会对话的平台、机制和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与世界的对话机制已经越来越少,而非越来越顺畅了。我们尚未建立起与社会对话的机制,能力,和平台。作为一个人数众多的信仰团体,却常被世界视为可有可无,与他们没有关系。你不能不说是一件奇怪的事。首先,社会没有觉得与教会的对话有任何必要和必须性,当然,这里的首要责任是社会世俗化对意义和价值的忽视。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缺少能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和语言体系,甚至是共同的关切。

 

四、基督信仰的先进性并没有被基督教会见证出来去光照社会

 

    基督信仰的真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也在人类的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如马克思韦伯的研究:现代社会的科学启蒙,民主体制,无一不是受惠于基督教信仰,甚至直接来自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但可惜的是,这种基督信仰的先进性并未在当代社会深切地体会出来,以至于我们无法引领社会积极而正能量的潮流,而是被世俗化的潮流所左右了。当社会迷惘的时候,我们并未有效地给他们指明方向;当有人感到没有出路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给他们积极正能量的引导。

 

五、落后的观念正在阻碍教会在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发言

 

    在过去,基督教向来是引领潮流的积极力量,现代科技和教育,现代大学、医院和福利体系、民主制度和体制,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中国无一不是直接来自教会。但时过境迁,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有一点我们自己可以努力弥补的障碍,那就是我们自身观念的狭隘。我们常常分不清真理与观念的区别,不知道教会统绪与恶习的界线,我们常把习惯的观念视为真理,把持续了很久的恶习视为传统。另一方面,一个直接影响教会质量的问题迟迟在中国教会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传道人的培育和养育机制。一方面,我们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把不一定有侍奉心志的落榜青年送入神学院,毕业就成了传道人。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看不起这些传道人,而让传道人的待遇问题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在大多数地区,传道人的待遇比不上当地小学教师的一半。一些地区的教会还形成了自己的教霸体系,以圣经和教会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所谓的堂务委员会辖制专门的教牧团队的牧养事工。因此,传道人成了受聘于教会而不是领导和牧养教会的牧者。外行辖制内行成为不少教会理所当然的体制。诸如此类的荒谬的行为和观念在教会十分常见。他们阻碍了教会在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发言权。

 

六、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占山为王、弱肉强食的教会生态圈让教会丢人现眼

 

    这是一个迷惘的时代,但教会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没有一个合适的教会体制和信念,能在管理和思想混乱的时代给大家一个效仿的榜样,正如当年加尔文所做的。相反,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占山为王、弱肉强食的教会生态圈让教会在社会上丢人现眼。

 

七、成功神学和妥协主义让教会失去了圣洁而光辉的见证

   

    教会的生命力来自她永不改变的真理和信仰的见证。但受功利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成功神学,妥协主义让教会失去了她原本圣洁的光辉。让教会变得媚俗。今天教会发展的出路不是媚俗,甚至不是妥协自己的信仰而寻求社会的认同,而是活出我们的信仰,活出信仰的见证,让大家在此路不通中看到耶稣基督的那条路,如何将人带进福乐的人生。

 

八、媚俗的思想和崇众的心理让教会失去了她该有的定力和真理的根基

 

    很多教会传讲福音的方法就是“比尔盖兹信主,温家宝受洗,明星见证”,把这些和基督信仰的合理性没有必然关系的八卦消息当作基督教信仰合理性的论据。其实,无论比尔盖兹是不是基督徒,温家宝先生有没有受洗,明星们是不是虔诚的信徒,基督教的信仰丝毫不会因为他们的信仰而变得有价值或者没价值,是真理或者是谬误。

 

    以这类空穴来风的八卦消息见证信仰的背后,是某些教会信众那种空虚的心灵,那种媚俗和崇众,那种虚弱和无知的心理。当年康熙批评天主教与异端小教无异,便是对此种心理深深失望的叹息。

 

九、基督教教育的缺失让教会失去了其重要的福音领地

 

    过去,基督教会颇有影响的年代,不仅是因为基督徒提供了有价值的信仰理念、社会服务和活出来的教会集体及个人的见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督教教育的先进性。但如今,基督教教育因为各种原因而影响式微。这让教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福音领地。现在不少教会还保留了自己的主日学体系,这个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教会牧养孩童的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矫枉过正之嫌——没有让他们正常参与信仰生活,带来了另一种主日学孩子不喜欢主日崇拜的负面影响,而且,我们的主日学教育很少有超脱社会教育的突破性思路。笔者以为,教会教育依旧在今天有着可行性的空间,那就是培养我们孩子的灵性、品格、自信,并帮助他们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恩赐,从而奠定人生的方向。

 

十、社会服务的缺失让基督教失去了见证福音的社会窗口

 

    两千年的教会无论在何种处境都没有忘记社会服务的使命,相反,教会从一开始就把社会服务作为其信仰使命的一部分。社会服务不是教会撒钱运动,我们没有这么任性。社会服务是以基督徒身份和基督徒群体的身份,从身心灵帮助我们身边有需要的人,提升我们社区的价值,帮助社区文化的建设等等。社会服务的缺失让基督教失去了见证福音的一扇社会窗口。

 

    诸如此类的封闭,让教会在社会的影响日渐淡出。当然,社会是否会因为基督徒的消失而不习惯,不释然,甚至造成重担影响。这不能类比出基督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也反映出中国基督教与社会的疏离。一般而言,一间教会越能深入影响社会的生活,越能给人带去深层次的祝福,就越能让社会留恋,也就越能在文化中扎根而影响社会。基督信仰原本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信仰,而是有社会实践的信仰,耶稣就说教会应该是光与盐。如今,我们完成教会使命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社会需要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