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新歌”岂能这样唱?
来源: | 作者:pmof8655b | 发布时间: 2016-04-21 | 1279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一首名为《生死线上》的"赞美诗"在教会中广为流传,摘其歌词如下:"生死线上千万灵魂,他们发出内心的挣扎。等待着你,等待着我,你我不要在闲站。撇下世界上的一切,放下手中的劳碌。呼唤着你,呼唤着我,希望你我前去抢救。……"

       第一次见到这首"赞美诗",我习惯性地先看了歌词,内心一阵感动。可是,当我听其曲调时,心中的感动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浑身的一层鸡皮疙瘩。何以如此?原因是这个曲调是从一首大众所熟知的流行歌曲中移植过来的。或许您会说,就算如此,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吧?请容我继续讲下去,我估计,继续听下去时,没准您身上也会起鸡皮疙瘩。我所说的这首流行歌曲,名为《女儿情》,是中央电视台1986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16集《趣经女儿国》的插曲。唐僧师徒四人途径女儿国时,女王对帅哥和尚一见倾心,决意将之拿下。于是,以其千娇百媚的容貌和情意绵绵的柔肠对之发起猛攻,一声声的"御弟哥哥",叫得唐僧心乱如麻,出家之人竟也说出了"来世若有缘分"的话来。名为《女儿情》的插曲,就出现在二人在御花园约会时。无论歌词,还是曲调都非常到位地烘托了那个场景:"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当今教会,这一类"赞美诗"远远不止这一首,信手拈来,就是一大把,比如:用《沈阳,我的故乡》改编的《伊甸园,我的故乡》、用《十五的月亮》改编的《基督的恩光》、用《走进新时代》改编的《走进恩典时代》、用《萍聚》改编的《大海中的船》、用《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的《世上只有耶稣好》等等。这类所谓的"赞美诗",有的是借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原创的歌词;有的竟然只是改写流行歌曲的部分歌词,这种做法似乎接近于互联网上的所谓"恶搞"

       笔者曾多次与教会同工讨论这一现象,多数人认为极不严肃,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另有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观点竟然认为:这种文法是在"向耶和华唱新歌"

       《圣经》的确说过,我们要用"新歌"赞美上帝,《诗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诗961"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向耶和华唱新歌,在圣民的会中赞美他。"(诗1491)。受这些经文的影响,历史上的教会总是既注重传承"老歌",又注重创作"新歌",所以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大量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赞美诗。今天的教会,如果仅仅传唱历史留给我们的"老歌"显然不够,我们理应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歌",这不仅是教会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教会的历史使命。可是,如果把被改编过的流行歌曲作为这个时代的"新歌",是极其草率的,也是极不负责的。笔者认为,"新歌"不能这样唱!理由如下:

       首先,既是"新歌",就一定要坚持原创,无论歌词,还是曲调。可是,这些被借用的曲调,或者被改写的歌词既被称为流行歌曲,就说明它早已存在,何新之有?这种做法不过是拾人牙慧!弄得不好,让人反胃。

    其次,这些被借用的曲调,或者被改写的歌词,往往缺少神圣感和庄重感,无论它的立意多好,都无法抹去听众对原有歌词的记忆。以《生死线上》为例,虽然其歌词在立意和风格上均与《女儿情》完全不同,但听到《生死线上》的旋律时,听众还是会立刻想到《女儿情》,首先想到的是美女与唐僧的暧昧,而不是"生死线上千万灵魂"的紧迫。

       再次,这些被借用的曲调,或者被改写的歌词,版权属于原作者,未经他们同意而擅自借用或改写,属于侵权行为,这不是基督徒应该做的。

       所以,我要说,如此"新歌"还是不唱的好!

 

        原作者:李世峥,转载于《天风》2013年第7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电子版来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b4ada0102e8rq.html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