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诗句的音节数目,将其分为组,合若干组、行与诗节(Stanzas)成为一首赞美诗。称这些基本单位的组合体为韵律(Meter),赞美诗的活力在此。加上韵脚(Rhyme)使之和谐优美。配上曲调的速度和节拍,唱起来就如波浪起伏拍打而来,达到优美感人的效果。
韵律的体式复杂变化,据统计约有140种[6],非一般人所能体会。通常使用的可概括为抑扬格(Iambus)、扬抑格(Trochee)、扬抑抑格(Doctyl)、抑抑扬格(Anapaest),以及它们的变体。
A、抑扬格: 意指任何一组的音节中,第一音节为弱音,第二音节为强音,大部分的长韵律(L.M.即8.8.8.8)、中韵律(C.M.即8.6.8.6)与短韵律(S.M.即6.6.8.6)的赞美诗,都以抑扬格为基础。长韵律,例子:赞6、174、352、闽14、19[7],四个抑扬格音步,押韵AABB,也有ABAB,优点是易发挥,缺点是易呆滞单调。中韵律,例子:赞143、289、闽95,在欧美民歌中被广泛运用,是赞美诗中的运用较多的一种,押韵ABAB,二、四行结尾可稍停顿,强音结尾使诗句显得强健有力。短韵律,例子:赞131、334、356、闽3,长处是简洁,短处是音节少不易表达,常是第二句补充第一句。
B、扬抑格:第一种扬抑格为65.65.,如赞332、闽224。所有77.77均属扬抑格,例子:赞150、318、闽1,是短韵律的变体,特征是坚强有力,是需要表达兴奋激动的情绪时最常用的韵律。
C、扬抑抑格与抑抑扬格:扬抑抑格较少,例子: 赞2、闽292、297。抑抑扬格为诗的传统音步,最适用于长的诗句,抑抑扬格渐被淘汰,以抑扬格代替,例子:赞237、闽164。
(未完待续)
————————————
[1] 张刚荣:《赞美进入他的院——教会礼拜中的音乐》,台北:天恩出版社,1998年7月,第21页。
[2] 陶亚兵:《明清间的中西音乐交流》,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8月,第123页。
[3] 杨周怀:《基督教音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58页。
[4] 唐佑之:《仪式与真义——论教会礼仪》,香港:卓越书楼,1997年7月,第102页。
[5] 蔡良玉 梁茂春 著:《世界艺术史·音乐卷》,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2月,第2页。
[6] 杨周怀:《基督教音乐》,第59页。
[7]赞6代表《赞美诗·新编》第6首,闽14代表《闽南圣诗》第14首,其余亦然。 作者简介: 周志治牧师,男,1972年出生于福建惠安,现为广东省汕头市基督教协会副会长、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在读博士生。1991年-1995年就读于华东神学院,神学本科毕业。1995年-199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结业。2000-2003年就读于金陵协和神学院,获神学硕士。曾先后师承刘季宏、魏秀峨、廖昌永、陈泽民等,学习音乐及理论研究。周牧师在圣诗学领域研究很深,曾在《金陵神学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准圣诗学论文,我们期望通过文章的交流,能建立一个对于圣乐侍奉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文章转载自:玉解文苑(ID:pastorlinyujie)公众号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17
2025-04-16
2025-04-11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