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孙被兴起为士师 (十三24b-十五20)
内容简述:
第十三章24b至十四20节主要记载参孙娶妻的一幕及其结果,第十五章是参孙被兴起成为士师之故事的下半部。从婚礼的一场冲突起,情况迅速恶化,到后来在利希上演一场激战。此后,所有人都知道参孙天生神力,而他也成为以色列的士师。在这两章经文中,经常重复出现“耶和华的灵感动参孙”(十三25,十四6、19,十五14),显示参孙的能力是来自神。
内容分析:
1.“耶和华的灵才感动他”(十三24b-25)
“感动”这个动词字面意义是「促使、推动」,这词在这段经文中多次出现(十三25,十四6、19,十五14),一方面说明,在时机成熟之时,神的灵便开始去推动或促使参孙行动;另一方面说明,参孙的能力是源自于神。可见,作工的机会和恩赐都是出于上帝,我们能做的惟有预备自己,等候主的呼召与差遣。
2.“······愿你给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悦她·······”(十四1-4)
参孙在亭拿遇见一位女子,便生发爱意。虽然这位女子的身份是外邦人——非利士人,但似乎阻挡不了参孙心中对她的喜爱之情。为此,参孙向父母提说此事,但父母并不同意参孙的这桩婚事。
关于娶外邦女子为妻,摩西律法中有明文规定,以色列人不可以与外邦女子通婚(申七1-3、出三四12-16),士三5更是将以色列民与外邦女子通婚视为犯罪。虽然如此,圣经中还是有一些娶外邦女子为妻的例子,如波阿斯娶摩押女子为妻,摩西娶古实女子为妻等,结果,他们的妻子都成为了以色列民。这说明上帝之所以不让以色列民娶外邦女子为妻,其用意是禁止以色列民在婚姻中信仰变质——随从敬拜假神。因此,耶和华反对以色列民与任何外邦人通婚这个说法是不太恰当的。
“因我喜悦她”,这话直译是“她在我眼中看来是合适/可喜悦的”,这是参孙向父母说出要娶那个非利士女子的原因,在此可知,参孙明显是一个喜欢随从自己喜好和情欲的人。十三1-2 均重复“看见”,这是圣经在强调参孙只凭自己眼目的情欲去行事,即宁愿跟从自己眼目所爱,也不愿遵从父母的指引。参孙虽为以色列人的士师,但他像其余的人一样——“各人都行自己看为对的事”(二十一 25)。参孙的「喜悦」正是后来第十七至二十一章重复出现的「对」,参孙行他眼中看为「对」的事,结果,他的选择,为以色列人带来了灾难。更为讽刺的是,在参孙的故事终结时,他失去视力,在一片黑暗中死去,这就是人自以为知,却在自己的“自以为知”中灭亡。
圣经上说,参孙娶非利士女子为妻,“此事是出于耶和华”,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神会感动参孙去做一些有违祂自己律法的事,或感动参孙去犯罪,而是说,神藉着我们去成就祂的旨意。如,神可以使用我们的强项去成就祂的旨意,也可以像使用我们的强项那样使用我们的弱点,去成就祂的旨意(林后十二 9)。在上帝兴起的士师中,神可以使用像俄陀聂和以笏这些军事策略家,去拯救祂的子民,祂亦可以用同样方法,使用一个情绪变化不定、贪恋眼目情欲的参孙,去达成祂的旨意。无论如何,这里要表示神的心意是没有人可抵挡的,神要透过参孙击杀非利士人,即使他的行为不一定对,神仍可将计就计,使恶事成为好事。
3.“·····见有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狮之内,就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士十三5-9)
根据利未记十一29-39,倘若一只不洁的动物( 例:壁虎、蜥蜴)跌入一件器皿,皿内任何食物或液体都变为不洁。由于蜂蜜留在狮子的尸体内,它便被污染并变成不洁。故此,参孙是违反了昔日神使者的吩咐,吃了不洁的食物,不要说是拿细耳人的条例,连一般以色列人该守的条例也没有遵守。当参孙给了他的父母后,给他父母,他们也吃了,只是没有告诉这蜜是从死狮之内取来的。为何没有告诉他父母,或许参孙知道自己的父母必然会责怪他的这种行为,毕竟在他娶亭拿女子为妻这件事上,他的父母表示出反对。
参孙没有告诉父母他空手杀了一头狮子,其后也没有告诉他们他从那死狮身上取蜜并吃下那些蜜,可以看出参孙并非不知神的律法,而是一种故意悖逆的行为,给他父母吃蜜又不告诉他们那些蜜从何而来, 更是罪加一等的悖逆。我们可以说,参孙的行为放荡不羁,似乎是因自身的能力而心生傲慢,这一点从后期参孙一系列的行为中便可以看出来。
4.“······到了第七天逼着他,他才将谜语的意思告诉他妻·····”(士十四10-20)
在这段经文中,参孙和家人前去迎接亭拿女子为妻,在迎娶并设摆宴席期间,参孙与陪伴他的人玩一个谜语,结果,这些人都未能回答出来。于是,他们便心生一计,威逼利诱参孙的新婚妻子诱骗参孙说出答案,结果,参孙经不起妻子的软磨硬泡,最终将答案告诉了自己的妻子,而妻子又告诉了自己本国的人。就这样,参孙不得不落实自己的承诺,前去非利士人的地方击杀了三十人,夺去他们的衣裳,将衣裳给了猜出谜语的人。与此同时,参孙甚是愤怒,丢下妻子,回到自己的父家。然而,过不了多久,参孙又心生懊悔,前往自己的岳父家索要自己的妻子,结果,妻子已经成为别人的妻子。就这样,情绪如此不稳定的参孙,成为上帝使用的器皿,这也正应了士十四4的话,上帝“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
5.“·····我们端不杀你,只要将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的手中·····”(士十五1-13)
士十五1-8讲述的是参孙在子情绪平复后,再次回到自己妻子的家中,准备要带着她返回自己的父家,不巧的是,岳父以为参孙当初丢下妻子而去,可能是因为妻子对他的出卖,随后,岳父便将妻子许配给了他人。结果,参孙更为愤怒,因为觉得自己是个无辜的受害人,有权因为失去了妻子而向非利士人展开报复(这回我加害于非利士人不算有罪,十五3)。于是,参孙选择对非利士人的生计造成最大的灾害作为报复(毁坏非利士人的庄稼)。然而,参孙的一次泄愤,却为自己的同胞引来的灾难,即不甘心的非利士人决定要杀死参孙,于是他们通过对以色列人进行施压,让他们自己将参孙绑来。 于是,以色列民迫于非利士人的胁迫,便找到参孙,并将他绑了来,交在非利士人的手中。有一点令人感到疑惑,就是以色列人为何不向神呼求,或向参孙寻求帮助呢?这说明,犹大人已经接受了这个被非利士人欺压的事实,不再抗拒外邦人对自己的辖制。可以说,此时以色列民的灵性已经是士师执政时期的最低点了,尤其是如此的逆来顺受,竟是在书卷开首获选去带领各支派的犹大支派(一 1~ 2),现如今,他们连呼求神的意愿也没有了。
6.“····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士十五14-20)
虽然参孙身上有一些性格缺陷,而这也造成他不断地招惹麻烦,但我们看到,耶和华神还是使用他,因为从参孙的生命一开始,神已经拣选他为以色列民的拯救者,为此,每当参孙遇到危险时,神还是不断地看顾他,并加给他能力(加添力量杀死非利士人,以及为他供应泉水解渴),继续使用他去拯救以色列人,以成就祂的计划。可见,神没有放弃祂的百姓,也没有不理会祂所拣选的人,祂的慈爱永不改变。
信仰反省:
1、当你收到眼目情欲的引诱时,你如何提醒自己要坚持按神的心意而行?
2、犹大逆来顺受的心态,对今天基督徒的我们,有何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