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文章正文
【罗马书经文灵修】罗1:7
来源:李鑫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9-23 | 23943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周经文

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上帝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罗马书》1章7节

经文解析

第7节,保罗衔接第6节的信息,表示罗马的教会虽然是外邦人建立的信仰群体,但是仍为上帝在爱中呼召的圣徒,于是保罗将他从圣父、圣子所领受的祝福传递给罗马的众教会。根据原文,第7节的经文可以直译为:“所有的就是在罗马里面上帝[所]亲爱的众人——即:蒙召的、圣洁的[人们],[愿]来自你们的父上帝和主基督耶稣的恩典与平安在你们里面。”如果同和合本的翻译相比,有几个词汇需要加以解释:

1、圣徒( G2822 A-DPM ἁγίοις)

根据原文“圣徒”的字面意思为“圣洁的人们”,所谓“圣洁”是旧约传统中分别为圣归于耶和华的意思(参 出13:2,利22:3)。换言之,当保罗称呼罗马教会的肢体为“圣徒”时,一方面是承认罗马的信徒是被上帝所拣选、属于上帝的子民;另方面,是肯定这些罗马的外邦人因信耶稣,成为了新以色列人,嫁接在了亚伯拉罕等旧约的传统中,是上帝正统的子民。所以,“圣徒”首要的含义是指,那些曾经无缘于上帝国度的外邦人,现今因着基督的恩典成为了祂国度的子民——因此,圣徒的基本意思是:属于上帝的人们/子民。

2、恩惠(χάρις)与平安( G2532 CONJ εἰρήνη)

“恩惠”(χάρις)和“平安”(εἰρήνη)虽是保罗书信中常用的问安语,但并非第1世纪罗马或希腊人书信的惯用语,因为“恩惠”和“平安”是当时犹太人地道的写信风格。所谓“恩惠”,是指在上帝按照与人所立的盟约而有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主要是指上帝带来的拯救;所谓“平安”,是指在盟约里面上帝与人所建立的和好、和睦、和谐与和平的关系,故而所谓“失去平安”是表明因着“罪”的缘由,破坏了约中与上帝融洽的关系。所以,在保罗眼中,“恩惠”和“平安”分别意味着从上帝而来的“拯救”和“关系”,与现今一般的理解有所不同。


经文默想

《罗马书》1章7节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是却带有强烈的冲击效果。因为公元1世纪的犹太群体,无论是依旧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还是某些皈信基督的犹太人,均不认可外邦人成为上帝国度的子民,分享亚伯拉罕的传统。事实上,犹太人对外邦人的歧视,在路加的笔下淋漓尽致,例如:《路加福音》4章16-30节的经文中,犹太会众对耶稣在会堂宣讲的态度前恭后倨,主要原因是耶稣在分享时通过引用以利亚和以利沙时期,两位外邦人——西顿撒勒法的寡妇和乃缦——蒙恩的例证表明,上帝的拯救虽会普及外邦人,但本国之人却被拒绝,由此引发会众的怒气;同样,在《使徒行传》13章45节中,面对保罗宣讲的犹太会众也是满心嫉妒且毁谤保罗,主要原因也是保罗表示上帝的救世之道也会赐予敬畏祂的外邦人,因为《使徒行传》13章26节中的“敬畏上帝的人”,在原文中就是“敬畏上帝的外邦人”的意思。

因此,在《罗马书》1章7节的经文中,保罗不仅公然称呼外邦的基督徒为“圣徒”,而是以犹太传统的“恩惠”和“平安”问候他们,如此这位使徒便是明目张胆地挑战犹太传统——即,外邦人在基督里也是上帝的子民。由于保罗不断宣称在福音里不分犹太人、化外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男人或女人(参西3:11),只要在基督里就是属于上帝的儿女,故,保罗才会不断受到犹太保守势力的围攻和毁谤。也许保罗对于外邦人的接纳,对于现今的我们而言已经不算问题,不过保罗的努力也要引起现今基督徒的深思——即,在教会生活中,要平等地关怀每个肢体,无论是富有的、荣耀的、青年的,还是贫穷的、卑微的、年老的。

事实上,教会里的世俗主义的特征之一,便是以世界评论“价值”的标准对待肢体,而非是以基督“爱”的生命去关怀会众。例如,有时团契更会关注较为年轻的,具有某些特长的,或能为团契发展带来益处的人们,并且当这些人疏于团契生活时便会享受“优先”探访的便利;然而,对于团契中表现较为平平的肢体,却收获不到团契多少的青睐。所以,保罗对于外邦肢体的接纳,恰恰是对现今教会的重要提醒——即,在基督里不分高低贵贱,不仅要平等的对待每个肢体,更要关心那些软弱的、缺乏的弟兄姊妹。

(原创:李鑫,请尊重版权,请勿复制、修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