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您的位置:
文章正文
【路加福音】查经 第十九章
来源:李鑫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10-18 | 248725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19章:神国子民对王的不同态度

主耶稣已经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走,祂在地上的路途的终点越来越快到达。这一段路程实在不好走,不是因为外面路途的崎岖,而是因为灵里的负担越过越沉重,十字架的阴影已经投射在祂身上,而人的心向神却没有更多的转回。主耶稣在地上的日子实在不多了,但祂仍旧没有灰心丧胆,反而更要叫人遇见神,多方的使人的灵苏醒,预备去承受神的国,寻找到正确的路去认识神,事奉神,并敬拜神。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主的心肠,但从主的所作里,我们却十分容易的享用祂的怜悯与体恤,尝尝属天的荣耀和丰富。


一、撒该悔改(1~10节)

撒该“作税吏长,”负责耶利哥城的一切税务。“是个财主”,当时耶利哥城相当繁荣,为他提供敛财的机会。他大概是听见了主耶稣的名声,心里受吸引,想要探个究竟。撒该是一个有身分的税吏长(参2节),却不顾自己的体面,“爬上桑树”,表明他要看主耶稣的心很迫切;一个人能否蒙恩,他的存心非常要紧。其实,主耶稣早就知道撒该,因祂是全知的(参约二24~25)。撒该原想‘看’耶稣,不曾想耶稣早就‘看’到了他;现在是两相对‘看’,彼此的眼神传达心意。主认识祂的羊,并且按名叫祂的羊(约十3,14)。主耶稣说:“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象征主耶稣乐意住在信祂之人的心里(参约十四23;启三20)。主对于每一个有心要祂的人是清楚知道的;我们在暗中向主的奉献、赞美、祷告,以及为主所受的苦难,可能人不知道,但这是主所深知的。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八3)。旧约律法规定人若犯窃盗罪,须赔‘四倍’(参出廿二1);大卫亦曾如此说过(撒下十二6)。但若亏负别人的钱财,只须偿还原数另加五分之一(参利六5;民五7)。“撒该站着,对主说,主阿,”‘‘站着’表示他对主告白心中的意愿,是很严肃的。‘主阿’表示他承认耶稣是他个人的主,今后将听从祂。“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这句话表明:(1)他对钱财的看法有了改变;(2)他对穷人有了怜恤的心。“我若讹诈了谁,”‘讹诈’乃是勒索的温和说法(参三14)。税吏常故意高估人的财产或收入,从中索取不当钱财。“就还他四倍,”这是为了从前向人所作不义的剥削,自愿付出赔偿。真正得救的人,必然可以从他身上显出得救的证据(参林后五17),特别是爱财之心的改变,乃是蒙恩最好的证据。罪人一旦接受了救主,祂救恩的大能就会使我们能脱离财物的霸占,并清理已往罪恶的生活。那个少年财主忧忧愁愁的走了(参十八23),乃是证明‘在人不能’;这个财主撒该能够胜过财物的羁绊,乃是证明‘在神却能’(参十八27)。神在基督里的救恩是丰满的,能力是无限的;没有一种光景是祂所不能应付的,没有一个人在祂是太难拯救的。信徒在认罪赔偿的时候,不可斤斤计较,总要赔得对方无话可说,且作到自己的良心无亏为止。“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表明人蒙恩得救乃是转瞬即成的,并不需要等他更多明白圣经道理或慢慢改良行为之后,才能得救。 “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表示他是以信为本、蒙拣选承受神所应许之产业的后嗣(参加三7,29)。

神的救恩是以家为单位的;所以我们传福音,不要只盼望救一个人,而该盼望救全家。真正亚伯拉罕的子孙,是具有亚伯拉罕的信心,又结出信心果子的人(参罗四16)。


二、十锭银子的比喻(11~27节)

“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一般跟随主耶稣的犹太人,包括主的门徒,以为祂上耶路撒冷是要作王,实现弥赛亚国,率领犹太人脱离罗马帝国的奴役。耶稣另设比喻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因为祂将要在耶路撒冷钉十字架,第二个是因门徒以为祂要在那里作王设立国度,彼此的想法相反。事实上,在主受死之后,到祂再来在地上实现神国之前,仍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故此主耶稣设一个比喻教训门徒。这个比喻,乃是前述撒该得救事例的延续,启示我们在主离世与祂再来的期间,每一个得救的人都应该准备迎接进国度的审判,就是当他生存在世的时候,如何运用并经营主所赐给的恩典,作为在主再来之后他在国度中的地位的依据。主耶稣的讲道,非常善于就地取材。当时亚基老的王宫设在耶利哥,他离开耶利哥到罗马去接受王位,就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的仆人,并且要他们经营他的财产。当他离开耶利哥之后,犹太人派遣了一个五十人的代表团,向罗马皇帝请愿,使得亚基老就此丢官,痛失犹太王位。当亚基老被分封至另外一个地区作王时,他立即召集他的臣仆,与他们结算他在赴京期间所有经营的帐目,其中不少人受到他的惩治。“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一个贵胄’指主耶稣,祂是神而人,兼有尊贵的神性和高尚的人性;‘往远方去’指主死而复活之后离世升天(参廿四51;来九11;彼前三22)。‘远方’也暗示自主离世之后,到祂再来之前,将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要得国回来,”表征救主带着国度回来(参但七13~14;启十一15;提后四1)一般信徒往往只接受主耶稣作他们的救主,而不接受主作他们心里的王;这样的信徒,并没有活在神国度的里面,所以他们无分于国度的奖赏。一锭银子即一弥拿(mina),系希腊币制的一种单位,等于一百个希腊银币(drachma,或罗马银币denarii),相当于一般人百日的工资。银子的所有人是贵胄,但银子的支配却全权交给了仆人;信徒今天都已经从主领受了托付,也都有责任去好好地加以运用。)蒙恩得救的信徒,都从主领受了真道(参犹3);这些主所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乃是主交托给信徒的资本,使我们据以经营和服事,作买卖直等到主再来。信徒今日在地上所有的事奉,将来都要在主面前一一交账(参林前三10~15);所以我们今天在地上所作的一切,都会存记到天上(参十二33),也会存记到永世(参十六9)。倪柝声作诗说:‘我今每日细望审判台前亮光;愿我所有生活、工作,那日都能耐火。’“赚了十锭,”意即将主人所给的银子拿去作买卖;这表明主人供给仆人们银子的目的,不是要让他们把银子储藏起来,而是盼望他们善加运用,藉以加增更多的银子。主量给我们各人的属灵产业,是要我们去加以经营、运用并增加。属灵的资产越运用,就越会增加。

 ‘良善’是指有好的存心和动机。,”‘忠心’是指有好的行为表现。主所求于我们的,不是工作的成功与发达,而是“良善”与“忠心”;司提反虽然没有为主作伟大的工作(参徒七章),在人看是失败的,但在主看却是“良善的仆人...有忠心”的。凡在今世“最小的事”上忠心尽职的人,他们所得的赏赐是在将来膺负更重大的责任(“管十座城”)。赚十锭银子的仆人,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参17节);赚五锭的,管五座城。这说出属灵的权柄,乃是根据属灵的度量。我们能彰显基督的权柄多少,乃看我们里面基督的度量扩充(“赚”)了多少。第三个仆人表征不忠心的信徒,他将主所赐的恩典和权利埋没了,没有善加运用;这是一项不负责任的行为。信徒应当在主再来之前,把握机会,作好准备;不要在这一段时间内一事无成,以致失去将来进一步事奉的机会。凡不肯竭力多作主工的,就不能说,‘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也不能说,‘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十四13)。“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放下’乃借贷的用语,指‘放款给人’;全句意即‘没有放款给人,还要去收取利息’。“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这句话是古时农人所用的俗语:在正常情形之下,耕作时必须先有撒种,后才有收成;故此句意即‘没有付出,却想有所得。’正像埃及的法老不给以色列人草,却要他们照常交砖(参出五7~14)。一般基督徒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胆小、羞怯、害怕,以致不敢积极服事主。我们事奉主不能消极被动,应当积极主动地运用从主所得的一切。“你既知道我...”并不是主人承认那仆人对他的评论是正确的,主人的意思乃是:‘你既认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你就应该...’。所以主人是凭他自己的口供来定他的罪。主将来要以我们自己的话,来断定我们的不是。‘交给银行去生息’的意思乃是说,我们最低限度可以把主所给的属灵福分,让教会中别的圣徒也能分享运用,例如:当教会传福音时,我们虽不能作见证或释放信息,但至少能带朋友来听福音,为福音聚会祷告等,从旁帮助别人结出福音的果子。“夺过他这一锭来,”这意思并不表示失败的信徒会失去永生的特权,而是在国度里被主惩治,暂时失去福分。“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原则也适用于今天的事奉工作:你越有,主越要加给你;什么时候你一停止进步,连已往所得的,也要被夺回。 爱心越使用就会越增长;越不爱人,爱心就越减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这话说出丰满的原则:我们若不扣住丰富的基督,乐意供应给别人,结果却叫自己更加丰富。凡为自己和别人灵性上的益处而努力的人,必可越来越有;凡不理会主的心意而闲懒不结果子的人,连他已有的也要失去。没有人可以在神的国里坐享其成,也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得神的赏赐。主再来时,不单是消极的审判人,刑罚人;更是积极的恩待人,祝福人。凡不尊主为大的人,在主看来,他们已经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三、耶稣荣入圣城(28~40节)

至此,主耶稣完成了祂在地上的传道事工;此后,祂乃是到耶路撒冷去受死,完成神所命定的救赎大工。,”‘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东面,‘伯法其和伯大尼’为橄榄山南麓彼此相邻近的村庄(参太廿一17)。‘驴’是温驯的动物,古犹太人在未普遍使用马之前,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骑(参士十4;十二14;撒下十六2)。由于它不像战马那样威风,所以圣经用驴和马作对比,以表明骑驴者的谦和、温雅(参亚九9~10)。“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分别为圣归神使用的动物,必须是没有人使用过的(参民十九2;申廿一3;撒上六7)。‘对面村子’应是指伯大尼。主耶稣和门徒当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参可十一11),可能顺便把驴驹归还原主人。主的门徒只因着主的一句话:“主要用它”,就把事情办成功了。可见这件工作,在表面看,好像是门徒作的;实际却是主的话负他们的责任。同样的,我们今天事奉主,无论是传福音,或是看望圣徒,外面好像是我们在作,其实里面也是靠主的话来负一切的责任,才会有成果。

主怎样吩咐,我们只要遵行,事情就怎样成就。驴驹的主人一听‘主要用它’,就让他们牵走,可见他也是一个敬畏主的人。信徒以所是和所作来尊崇基督,使世人也能认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神的忠仆主耶稣,至死顺服,所以面向耶路撒冷──祂舍命服事之处,毅然前往,毫不畏缩,所以神藉着万有荣耀的迎接来印证祂。同样的,所有不逃避十字架,至死顺服的人,到那一天,也都要与基督同受万有的欢迎(参罗八18~19)。


四、为圣城将要遭难哀哭(41~44节)

按旧约律法,如果该作见证的人闭口不作见证,就是犯罪、诡诈、不诚实(参利五1)。“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意即‘这些石头就要代替他们作见证’。由于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宗教领袖漠视主耶稣的救恩,逼迫祂的门徒,不让他们为主作见证,因此主就兴起环境来,让罗马的兵丁在主后七十年围困耶城,甚至拆毁石头(参43~44节),所以可说是‘这些石头向他们呼叫、作见证’,见证他们顽梗的罪。我们信徒是主的见证人,但如果我们闭口不肯作主的见证,主就要另外兴起祂的见证人来(参斯四14),因为真理是不能隐藏的,光是必要显露的。“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这句话在主后七十年按字义完全应验了,当时罗马人在提多率领下,彻底毁灭了耶路撒冷及圣殿建筑物,甚至石头也被撬开,以取得当圣殿被烧毁时从屋顶上熔流其间的金箔。也有人说,当时尚存留有一些石头未被移动。到了朱理安皇帝的朝代,因他企图重建圣殿,故把那些存留的石头也移去(使主的豫言全部应验),但他的建殿计划半途而废。“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指主耶稣降生在地上,为犹太人带来神悦纳的禧年,在恩典中眷顾他们的时候(参二10~14;四18~22)。

神赏赐给人悔改得救的机会,但人若失去这个机会,就要遭受神严厉的审判。


五、洁净圣殿(45~46节)

当时圣殿的祭司允许商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作买卖,售卖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及其他祭品,为那些外来朝圣者提供方便。这类买卖商业行为,表面看似乎并无不妥,但实际上有下列严重的弊端:(1)因买卖是在圣殿的范围内进行,神圣之地因而被玷污;(2)占用外邦人的院子,剥夺了外邦人敬拜神的权利;(3)因祭司和商人勾结串通,祭司给予商人各种方便(例如祭牲未严格检验,有瑕疵者也予通融),而商人高价剥削,然后朋分暴利。神的殿是供神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但如今却有一班人在殿里作买卖,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主耶稣洁净圣殿之举,说出神无法在这样的殿里得着安息。主不喜悦我们任何藉属灵的事来赚钱的情形。

这是主第二次洁净圣殿。主在工作开始之时,曾洁净一次(参约二13~17);此处是在工作即将结束之时,再作一次。第一次是称殿为‘我父的殿’(约二16),因祂是以神儿子的资格来洁净圣殿;此处则称“我的殿”,因祂是以大卫的子孙──弥赛亚的资格来洁净圣殿。教会是神的殿,也是向神“祷告的殿”。个人的祷告固然紧要,但许多时候,教会的祷告比个人的祷告更有力量;因此,我们应当常与其他信徒一起祷告。


六、两种不同的反应(47~48节)

犹太教领袖想要杀主耶稣的原因:(1)主斥责他们把圣殿变成贼窝(46节);(2)主自称与父平等(约十33);(3)犯了安息日(六6~11);(4)使拉撒路复活(约十一47,53)。虽然犹太教的领袖们想要杀主,但主仍旧照常在殿里天天教训人;神的教会即使遭受迫害,也要传讲神的话。“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