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您的位置:
文章正文
【路加福音】查经 第十五章
来源:罗海良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9-20 | 192423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15章:死而复活 失而又得

一、引言(1~2节)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祂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1~2节)主到地上来,目的就是要领人归向神。人不认识自己,也就不明白主,就批评主。但是主明白父,所以祂不看环境,也是不顾惜自己的,向人显明神恩典的作为,来阐明神的心意。人的想法和神的意念相差了一大截,神所看重的和人所看重的是全不相同的两回事,人的自义与无知,没有办法体会神的心意。所以主在被人拒绝,和受人批评中,祂所神的心意启示出来,开导人的心思,叫他们脱离无知和自义。主耶稣道成肉身降生于世,正是要拯救失丧的人(参十九10)。“众税吏和罪人,”他们是当时敬虔的犹太人所藐视的一个社会阶层(参徒十28)。‘法利赛人’是犹太教中最严谨的教派,自夸有高度圣洁的生活、对神敬虔、并具丰富的圣经知识。‘文士’是专门抄写并教授旧约圣经的人,他们熟悉旧约圣经和古人对律法的解释;他们之中大多数属于法利赛人,但并非所有的文士都是法利赛人。主虽与罪人来往,但是圣经说,祂远离罪(来七26);也只有远离罪的,才能亲近罪人。主耶稣所讲的三个比喻实在是一个(比喻一词在这里原文属单数),乃是说明一个未得救的人三方面的失丧:


二、失羊的比喻(4~7节)

牧人寻找失迷的羊   “迷路的羊,”羊性愚拙,容易走迷,需牧人的照顾和引导。‘一百只羊’表征世人,在此特指犹太人;‘失去的一只’表征罪人,在此特指犹太人中的税吏和罪人;‘九十九只羊’表征自义不肯悔改的人,在此特指犹太人中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找羊的牧人’豫表基督。也许我们自认不过是千万基督徒中最微小的一个,但主却看重我们,永不忘记我们;如果我们走迷了,祂就伤心的来把我们找回。迷羊的比喻说出:人若离开基督,就要失去基督丰满的牧养、供应、安息、引领、保守等(参诗廿三篇)。羊离群失丧,遭遇饥饿,流浪无牧,终必被豺狼吞吃。许多失丧的人,也如失羊。羊需要牧人的牧养和保护,主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信主的人有永生,并有主耶稣牧养、保护和引导。牧人找到了羊,不是先责打它,乃是把它“扛在肩上”,带回家中;每当我们远离主又重新被主找回时,也一样躺在主的怀中,享受主的恩爱,而回到教会中。“扛在肩上,”这意味着得救的人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和与主的亲密关系,这是一般人所无法认识的。牧人不是为着自己免遭受损失而欢喜,而是为着那羊免被野兽吞吃而欢喜。‘悔改’是指心思从背向神转而归向神;‘不用悔改的义人’是一种反面的讽刺语,是针对法利赛人而说的(参2节),指他们是自以为义(参五27~39;七36~50;十八9),且不觉得需要悔改的人。自以为义的人觉得自己很好,不觉得有悔改的需要,所以不会、也“不用悔改”。承认自己是失丧的罪人,并且悔改,能给主带来满足的喜乐;但在那些从不感到需要悔改的人身上,祂却得不到这种喜乐。


三、失钱的比喻(8~10节)

妇人寻找失落的钱  ‘一块钱’系希腊币制的基本单位(drachma),相当于罗马的一钱银子(denarii);约为当时工人一天的工资(参太廿2)。钱是代表价值。失落的人,其生命落在黑暗里,又被罪所捆绑,掩盖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钱必在主人的手中才有使用价值。人要接受救主,将自己交托给祂,惟有在基督里,才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失钱的比喻乃是说到我们就是神的财产;祂宝贵我们,绝不愿我们失落在黑暗中。失落的钱对于它的主人而言,等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人若不活在圣灵(妇人)主权之下,就要失去所有属灵的价值。


四、浪子的比喻(11~24节)

父亲接纳浪子回头】按犹太人的习俗,长子可得两分家业(参申廿一17),故小儿子‘应得的家业’约为三分之一。父亲可能将家业豫先划分好,但仍会保留其收入直至死时;通常不会在生前就实际的分配家业。我们若注重‘神的’什么(“家业”)过于神自己,神也必赐给我们,因为这原是我们“应得的”。但要小心,得着神的“产业”,常会叫我们离开神自己(参13节)。什么时候我们把‘神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让神来掌管它们,什么时候我们就是浪子;即使我们的人仍在神家,但我们的心已经离开了神家。远离神的人如同浪子,失去了儿子的名分与地位;‘小儿子’象征罪人,在此特指犹太人中的税吏和罪人(参1节);‘父亲’象征父神;‘产业’象征神所赐给人的天赋才智、身体和所有物。神允许苦难临到,便其醒悟过来,归回神家。罪人悔改,接受基督的救恩,恢复神儿子的地位,这才有永生,人生才有意义。世人堕落的轨迹,第一步是向神独立自主(参12节),第二步是远离神──“往远方去了”。人故意不认神的结果,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罗一28)──“任意放荡,浪费赀财”。 ‘神的赐予’是有限的,而‘神自己’是无限的;凡只要神有限的赐予,却失去无限的神,结果必然“耗尽一切所有的”,而“穷苦起来”。以别的代替耶和华的,他的愁苦必加增(参诗十六4)。

 “猪,”在神的眼中是肮脏不洁的(利十一7;彼后二22);一般说来,那时犹太人不养猪,因为既不能用来献祭,也不能作为食物(犹太人不吃猪肉),故那养猪的人家可能是外邦人。

猪的特点就是一直‘吃食’,结果却变成了别人的吃食;世人的特点就是一直寻找属地的享受,结果却变成了魔鬼的享受。信徒若离开神而去寻求属人的帮助,所得到的只不过如同“放猪”,在神面前不但是污秽不洁,并且也是神的子民所鄙视的。‘豆荚’是巴勒斯坦常见的一种长青树所结的种子,名‘稻子豆’,可用作牲畜的饲料和贫民的粮食。一则有趣的拉比记载说,‘以色列人必须沦落到吃豆荚的地步,他们才肯悔改。’传说施洗约翰在旷野,曾以这种豆荚为食物,因此又称‘圣约翰饼’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么?”‘醒悟’乃是由于圣灵在他里面的光照与搜寻(参8节)。神常常藉着环境遭遇来提醒人,向人说话;所以许多时候,艰难的环境乃是化装的祝福。罪人都是先有里面的醒悟,然后才有外面行为的改变。人的醒悟总是包括两方面:看见神的丰富,和自己的窘困。一个真正醒悟过来的人,他所首先想到的不是他自己,乃是神。人若尚未看见自己的光景乃是‘穷途末路,死路一条’,就仍不容易下定决心信靠神。“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犹太人通常不敢直呼神为神,而改以天代表神。 “我要起来,”豫表罪人醒悟后的悔改决心。人若单单醒悟,而没有心思的转变(悔改),仍旧于事无补。悔改必须到父神那里去,向祂悔改;悔改不是向善悔改,不是改邪归正,乃是心思转向神。任何犯罪的事,不单是得罪了人,乃是得罪了神自己;并且是因为得罪了神,才会至于得罪了人。一个人若能真正认识自己败坏的光景,就差不多已经走上蒙恩得救的路口了。“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这不是偶然发生的;父亲必定是天天倚门眺望,痴痴地等待浪子回家。注意,在小儿子还未曾说一句话以前,父亲就已动了慈心。“跑去,”‘跑’字显明父亲是何等迫切!这是用最短的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这是温暖慈爱的接纳。注意,这里对父亲的描述非常生动:(1)‘看见’,眼动了;(2)‘动了慈心’,心动了;(3)‘跑去’,脚动了;(4)‘抱着’手动了;(5)‘连连与他亲嘴’,口动了。父亲的全人都动了。“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浪子若是光在心里醒悟,而没有悔改的行动,就仍得不到父亲的接纳;我们必须以外面的行动来配合里面的感动。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不是浪子去叩家门,乃是父亲早就开门在外等候巴望着浪子。不是罪人悔改归向神,乃是神等候接纳悔改的罪人。不是罪人祷告感动神的心才蒙赦免,乃是罪人一有悔改的表示,神的心早就赦免了他。罪人在悔改时原以为神是何等的威严可畏,但在悔改之后却发现神是何等的可亲可近!浪子(罪人)回到父神那里,是由于圣灵的寻找(参8节);父神接纳回来的浪子,是基于基督在祂救赎里的寻找(参4节)。

神只接受人认罪的祷告,不接受人将功赎罪的祷告。神喜悦人承认自己的不是,不喜悦人自以为还能为神作什么。“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父亲只说‘那’,仆人就知道所指的是什么;‘那’字指明一件特别的袍子,是在这特别的时候,为这特别的目的豫备的;‘上好的袍子’是高贵的标记,代表作儿子的地位。‘快’字与父亲的‘跑’(参20节)相配。“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戒指’是权柄的标记,代表作儿子的权柄。“把鞋穿在他脚上,”奴隶只能赤足,‘鞋’是自由的标记,代表作儿子的自由。袍子、戒指和鞋,每一样都是代表有地位和被接纳的记号(参创四十一42;亚三4)。“仆人,”豫表天使,他们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一14)。“那上好的袍子,”表征基督是那满足神的义,遮盖悔改的罪人(耶廿三6;林前一30;参赛六十一10;亚三4)。“戒指,”表征神在蒙悦纳之信徒身上所给圣灵的印记(参弗一13;创廿四47;四十一42)“鞋,”表征神救恩的能力,使信徒与污秽之地有所分别。

得救是照着神的思想,不是照着你我的思想。我们本该被定罪,神“却”称义我们;我们本该受惩罚,神“却”恩待我们。罪人何时一回头,他在神的眼中立刻就是儿子。 “那上好的袍子”,就是第一的袍子,顶替了回家浪子污秽的衣服(参赛六十四6)。身上的袍子、手上的戒指和脚上鞋的装饰,使可怜的浪子与他丰富的父亲相配,而有资格进入父家,与父亲一同坐席。神的救恩是用基督和圣灵装饰我们,叫我们享受祂家中的丰富。救恩是表明神家的富足,不是表明我们的贫穷。一个属神家里的人,可以放心享用神家的丰富,不要怕被我们花光了。‘肥牛犊’是犹太人专门养在牛圈中,以备遇到重大喜事和特殊场合之用,例如招待高贵客人或特别的节期。‘上好的袍子’(22节)使浪子有资格符合他父亲的要求,使父亲心满意足;‘肥牛犊’使他得着饱足,不再饥饿。因此,父和子能一同快乐。“死而复活,失而又得,”所有失丧的罪人,在神眼中都是死的;他们得救时,就都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了(参弗二1,5;约五24~25;西二13)。因此,每一个真实的信徒,在神的眼中乃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在三一神的眼中,比原有天然的东西更为可贵,更叫祂欢喜快乐(参7,10节)。持守人天然的好处,保存与生俱来的良善,并无多少属灵的价值;乃是经过十字架死的工作,而显出基督复活的生命,才符合神永远的心意。 “他们就快乐起来,”救恩的喜乐一旦开了端,是没有完结的。


五、比喻中的大儿子(25~32节)

大儿子既不体恤父亲爱子之心,又自义,对回头的小兄弟无怜悯同情,人的罪有两种:身体的罪和性情的罪;小儿子所犯的是身体的罪,而大儿子却犯了属性情的罪。性情的罪包括自私、嫉妒、骄傲、怒气、不和善、自义、恶毒、残忍。达秘说:‘神所喜悦之处,自义就没有立足之地;如果神对罪人好,我的义又有何用处呢?’我们总要细心省察自己,不可有大儿子这样的精神,当别人欢欢喜喜进入神的国,我们却在外面赌气,“不肯进去”。 注意,大儿子在29~30节的话中,从未称呼‘父亲’,而用‘你,你,你’;这表示他虽然劳苦费力,心中却不尊敬他父亲,反而怨恨不满。‘你这个儿子’哥哥含恨的心相当苦毒,甚至不肯承认这浪子是他的弟弟。这比喻表明法利赛人不明白神的爱,他们心中所存以自我中心的排他意识,与神的爱心,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父亲对他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缺乏属灵启示的人,并不认识神的同在(“常和我同在”),和基督的丰满(“我一切所有的”),就是神所要给人的赏赐(“都是你的”)。因此,在他们的宗教生活中,从未尝过基督作他们的满足和喜乐(参29节),而对那似乎不如他们敬虔的小弟兄,竟反倒得着丰满的享受,感到嫉妒,不屑与他们一同进入丰满的享受里(参28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