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文
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
——《罗马书》1章11节
经文解析
《罗马书》1章11节,保罗坦言对罗马教会的关爱,并愿意与之分享属灵的恩赐。根据原文,第11节可以直译为:“因为我渴望认识你们,(我)为了要给你们分享某些属灵的恩惠/礼物,[目的是]加强/坚固你们。”如果同和合本相比,需要解释几处词汇:
1、切切地想见(ἐπιποθῶ…… G1063 CONJ ἰδεῖν)
根据原文,“切切地”具有渴望、怀念和渴求等意思,由此表达出保罗思念罗马教会的真情实感。其实,信仰生活不是对教义教条的牢记不忘,而是如何在真实的生活中有机地活出圣经的经训,所以信仰者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而是有真情、实感的人们。例如,耶稣对拉撒路的哀恸、大卫和约拿单的友谊,甚至先知约拿和耶和华之间的互动等等,均是信仰者真情流露的故事。如果没有了“情”之所动,何谈“爱”之所系、“心”之所在呢?所以,如若对他人失去了“情感”,亦没有爱人如己之心——因为我们所爱之人,往往寄托了自身的情感。因此,所谓“神爱世人”,意即这世间是上帝情之所至、心之所系,所以祂才乐意创造和拯救世界,并且将祂的子民视为眼中的瞳仁(申32:10)——否则,《雅歌》会留在正典之中?所以,“爱上帝”非是空话、口号或冷冰冰的遵命,而是要向点燃内心深处对祂的情感——即,学会钟情于上帝。
2、属灵的恩赐( G3330 V-2AAS-1S χάρισμα…… G5213 P-2DP πνευματικὸν)
根据原文,“恩赐”具有礼物的意思,所以“属灵的恩惠”可译为“属灵的礼物”。在信仰的语言脉络中,“礼物”一般有三重含义,即:是白白得来的,是自己不配得的,是要存感恩之心面对的。所以,当保罗向罗马教会分享恩赐时,实则是践行“白白地得来、白白地舍去”(太10:8)的教导。其实,按照人性而言“得易舍难”,因为在内心深处虽从理智上认为是“白白”得来,却总以为是自己“配得”、“应得”的缘故,故而在潜意识当中就不会将恩赐认为是“白白”得来的。其实,对于基督徒而言,生命、生活中的一切都应是“礼物”——例如,出生是礼物、爱情是礼物、工作是礼物、他人也是礼物,因为将生命的一切和周遭视作礼物才会以感恩的心去珍视,否者就会陷入浪费、鄙夷和轻视的网罗之中,且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恩赐。故而,“礼物”的生命态度,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珍视、珍重世界、他人、生活和自己。
经文默想
第11节,是保罗谈及自己希望拜访罗马教会的原因,是想同罗马教会的肢体们分享能坚固他们的“某些属灵的恩惠(礼物)”。那么,是怎样的属灵的恩赐呢?有学者认为是圣灵赐予保罗的某种洞见或能力,不过由于经文中并非确切地指出是怎样的恩赐,所以在这里不宜过度解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恩赐的果效,最终是能坚固罗马教会和众肢体信仰的。面对并非由自己所建立的信仰群体,也许也是素未蒙面或仅有几面之缘的群体,保罗却十分慷慨的愿意同他们分享圣灵的恩典。保罗的慷慨无益是对教会中“山头主义”或“小圈子”等现象的批判,有时某些团契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团契、教堂或者所属的宗派,却是对于其他的信仰群体缺乏关怀,甚至团契之间存在争抢、拉拢对方同工的情况,由此在不知不觉间在教会埋下了种种地伤痕。
但是,保罗对待罗马教会的见证,却是表明身为基督徒应当向保罗一样“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所以我们应该为每个教会祈祷,为每个知道的、不知道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或是远处的,或是近处的肢体祈祷,每位个处于患难、逼迫中的人们祈祷——因为信仰不是让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是在圣灵的带领下不同团契之间彼此支持,肢体之间彼此相爱,使教会生活趋向合一。曾几何时,有位牧者曾经劝勉道,“无论是中国的基督徒、美国的基督徒、英国的基督徒、台湾的基督徒或是香港的基督徒,我们首先是基督徒!”同样,在教会生活中,在不同团契中事奉的肢体,首先不是隶属于某个团契,而是作为基督身体(即,教会)的一分子,运用各自的恩赐彼此支持和关怀,建造教会合一的见证。
(原创:李鑫,请尊重版权,请勿复制、修改)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17
2025-04-16
2025-04-11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