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士二十1-48)
内容简述:
听到利未人令人震惊的控诉(19:29),愤怒的以色列所有支派都聚集在米斯巴,决意处治基比亚城(1-11节)。结果,冲突因而恶化,成为便雅悯与其他支派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内容分析:
1.“如同一人”(1节)
书卷从开始至今,从未见过以色列人如此团结。从但到别是巴,即是分别由最北到最深入的南方,基列地则代表住在约旦河东岸的那些支派。不过,在此之前,本书曾多处记载以色列支派之间存有敌意、不肯互相协助的态度(5:15,12:1)。但为何在这件事情之下,他们就能如何同心呢?原来,他们并不是为真理发声,而是他们在利未人言辞的煽动下,并未仔细调查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次他们的聚集乃是出于一种盲目性的自义行动,并不被神悦纳(从以色列众支派与便雅悯人争战两次失败可以知晓。)
2.“米斯巴”(1节)
距耶和华殿所在地示罗较近,此地适合招聚全体会众,撒母耳时代,就在这个地方举行举国集会的场所(撒上7:5-12)。
3.“便雅悯人都听见了” (3节)
利未人妾的尸体被切成十二块,被传送到了所有支派,也包括便雅悯支派( 19:29)。或许便雅悯支派可能调查过此事的来龙去脉,也掌握了滋事匪徒的身份。但是,便雅悯支派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也并未参加米斯巴聚集,其原因可能是内心的强烈自尊和排他情绪。
4.“那利未人·····回答说”(4-6节)
利未人对众支派所说的,并非确切合乎第十九章的报道。利未人说基比亚人想要杀他(二十5),其实他们是想强奸他(十九22);他说他们捉了他的妾强奸她(二十5),其实是他拉她出去交给他们(十九25);他说他们杀死了她(二十5),但其实他们早上让她离去时,她还可以回到老人的房子(十九26)。与此同时,这个利未人对妻子的遭遇没有半点怜悯或哀伤,反而是命令她起来要与他一同离去(十九28)。我们看到这个利未人的花言巧语(使用丑恶、凶淫等带有煽动性词汇),都是一心为自己打算,其目的是煽动众人的情绪,怂恿众人采取报复性行动。
5.“众民起来······聚集攻击那城”(7-11节)
在集会上,众人听到利未人的控诉后,便做出决定::①惩戒基比亚匪徒之前,都不回家(8节);②从40万人中选出4万名为民运粮(10节);③不把女儿嫁给便雅悯人为妻( 21:1);④治死不参加耶和华总会的支派( 21:5)。十一个支派,决心除去以色列内部的罪恶,持定纯洁的信仰,这理当得到高度评价( 申13:5; 申17:7; 申19:19)。但如前面提到的,他们的行动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分辨,是在情绪的牵引下做出的鲁莽举动。
6.“我们好治死他们”(12-14节)
以色列众支派带着愤怒找到便雅悯支派,要让其交出基比亚人,并将其治死。其实,按正常的次序上来讲,以色列众支派应当将这些人与利未人对质,并在以色列众人前展开公正的审讯,判断事情的始末,再执行惩戒。但以色列各支派由于听信利未人的一面之词,情绪高涨,一心要治死基比亚人。面对以色列众支派的来势汹汹,便雅悯支派或许为着顾念同胞的手足之情,或是为着支派的自尊,便也以武力相之抗衡。
7.“那时便雅悯人······都是战士”(15-17节)
能作战的人 | 民数记第二十六章 | 士师记第二十章 |
便雅悯支派 | 45600 | 26700 |
其他十一个支派的总数 | 556130 | 400000 |
全以色列 | 601730 | 426700 |
将以色列民人数与民数记第二十六章作出比较,发现以色列的人口在约书亚——士师记时期减少了30%。虽然在约书亚带领下取得不少胜利,以色列抵达那地后却没有日益昌盛。这一点正配合书卷所描述的情况,他们不只没有成功,反而经常受到外族压制,又自相残杀,使人数大大减少。同时,参战的以色列男丁有40万,这也如实地反映内战的严重程度。
8.“以色列民就起来······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18-28节)
二十19-21记载了以色列众支派和便雅悯之间的首场战役,虽然联军的兵力是便雅悯支派的十五倍,但还是被便雅悯支派击败。二十22-25是以色列联军在第二次战争中的失败。经过两次的失败,以色列联军开始思考失败的真正原因,省察自己,为自己的骄傲和顽梗悔改。之前他们依靠兵力,寻求神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因他们前两次的寻求,神并未像第三次回应他们那样,给予他们得胜的应许,但他们自以为只要神说话了,就理所当然地胜券在握)。例如,第一次失败后,以色列民虽然哭号(23节),但这并不是出于悔改,乃是出于埋怨(圣经还特别强调以色列众支派还是在原地摆阵)。神为了使祂的子民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便使他们再次经历了失败(纵然他们经过了向神询问)。经过第二次失败后,以色列众支派才真正学会了谦卑和悔改——“神啊,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的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这句话透露出了以色列众支派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联合出兵攻打便雅悯支派的行动是否正确,是否还有更为合适的方式处理此事。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之前的失败是神对他们之恶行的审判(误听误信,同胞相残)。
9.“以色列人在基比亚······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29-48节)
二十29-48节叙述了当以色列民在神面前彻底悔改后,便得到了神给予他们的胜利确信(28节),这次神要藉着以色列众支派对便雅悯支派的恶行作出审判(包庇罪恶)。根据圣经的描述,以色列众支派经过周密的计划,采取类似于约书亚占领艾城的战术,最终大获全胜。不过,便雅悯人也为自己的罪付出惨重的代价,终于自食其果。不过,神仍然在震怒中,施行怜悯,留下六百人,成就对以色列12支派的应许。
信仰反省:
1.以色列人的内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同样,教会今天的许多冲突也可以避免,你认为这一章给你我们什么提醒?
2.我们的祷告往往不是真正求问神的心意,而是要求神认同我们的恶想法,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么?当如何提醒自己?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17
2025-04-16
2025-04-11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