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迎光临太原市基督教会网站,桥头街基督教堂欢迎你
   
您的位置:
文章正文
【路加福音】查经 第十六章
来源:罗海良 | 作者:Amy | 发布时间: 2021-09-27 | 218059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16章:今生与来世的追求

本章的信息,集中于向神忠心。向神忠心是建基在敬畏神的认识上,人不敬畏神就会体贴自己,一个体贴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向神忠心的,因为不管是什么事,他总是先想到自己,全是为自己作打算,只要自己得好处,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得出来。这样的人不知道什么叫作忠心,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个人的利益,而没有一点的忠心,若要勉强说有的话,那就是对自己忠心,这样的忠心只能伤害人,结果也伤害了自己。


一、不义管家的比喻──要用今生的钱财储备来世的福分(1~13节)

 ‘财主’豫表主耶稣;‘不义的管家’豫表失败的信徒──在主所托付的事上不忠、不义。我们信徒乃是万有之主的管家,祂将祂的产业托付给我们管理(参十二42;林前四1~2;彼前四10)。 管家的首要责任之一,就是不可浪费主人的财物。信徒身上和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主托付我们管理的;主所求于我们的,就是不可浪费。凡是将钱财只为自己使用,或用在无益的事上,就是浪费主的钱财。作为神教会的管家,不但是要善用神的钱财,并且连神所交付给我们的恩赐、地位、和影响力,也都应该善加利用,以尽荣神益人的职责。若有人因为害怕浪费而受罚,就将主所托付的全部埋藏起来,不敢使用,结果仍然要受主责罚(参太廿五24~30)。信徒若在主的托付上不忠不义,就会被主弃绝。“我将来作什么?”这是每一个人(包括信徒)迟早须要面对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信徒在主所托付的事上,既不忠心诚实,又懒惰不爱劳动(“锄地呢,无力”),且爱面子不肯谦卑(“讨饭呢,怕羞”),所以很难向主交代。我们虽是软弱(“无力”)的,但是主的恩典要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所以应当靠主,就会得胜有余。“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主人’是指那财主;他显然地知道这管家之所为。‘不义的管家’形容他一般的品格,特别指他不忠于主人的钱财。‘作事聪明’指他看得远、想得远,懂得运用他手上所能动用的钱财为自己豫备将来之需。 ‘今世之子’就是现今这世代的人,即指一般世人;‘在世事之上’也可译为‘在他们的世代中’;‘光明之子’就是里面有基督生命之光的人,即指信徒(参约十二36;弗五8;帖前五5)。

8节上半,是财主在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不是主耶稣在夸奖;并且财主所夸奖的,不是他的欺诈行为,乃是他作事聪明,也就是夸奖他在那种情况下所表现的精明、灵巧。下半是主耶稣的评语:要是世人(“今世之子”)都晓得把握时机,为自己的安全争取保障,信徒(“光明之子”)岂不更应善用才智,来努力争取天上的保障和奖赏吗(参太十16)?聪明的世人会利用目前的机会,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聪明的信徒会把今生的资财,设法转成永远的资财。我们信徒不可学习世人的狡猾与欺诈,却当学习他们的深思远虑;远见和机敏乃是真实门徒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条件。

信徒善用财物的最佳方法乃是与人共享财物,藉此“结交朋友”;这也就是积财在天的方法(参太六19)。真正有属天见识的有钱信徒,必然不会在身后留下一堆财产,因为他们在有生之年,已经为主善用钱财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在我们支配我们的财富、影响力、地位、机会,甚至休闲时间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天上那永恒的国度。人在小事上的表现,足以反应他处理大事的态度。固然,做小事的,不一定能做大事,可是小事都做不好,又怎能成大事呢?主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这可证明前面的比喻并不是赞同不义管家的行为;此话乃是勉励信徒应在最小的事上忠心,神才会将在永恒里有真实价值的工作托付你。

 “钱财”原文是玛门的意思。‘真实的钱财’在原文并无‘钱财’二字,指真实的事物;日光之下,凡事都是虚空(传一2~3),惟有属灵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在运用神所托付的钱财上(参代上廿九14)不忠心,神就不会将本来应归我们所有的属天财富(参太廿五34)赐给我们。一个连属世的钱财都不能忠心处理的人,那里有资格得享神国灵性上的真财富?“别人的东西,”指世上的财物,它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受神之托暂时代为管理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指我们可以永远占有的属灵财富,包括永生和神的奖赏。我们不能将钱财占为己有,因为这是“别人的东西”,是神的东西。神将钱财托付我们管理,为要试验出我们是否忠心。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包括属物质的和属灵的,无论什么都是从神领受的,所以不要自夸(参林前四7)。我们若能在属物质的钱财上忠心,神才会将永世真实的钱财交托我们管理。惟有能够带到天上的,才是“自己的东西”,是创世以来为信神的人所豫备的(太廿五34)。我们信徒是仆人,但只是神的仆人,而不是钱财的仆人。贪爱地上钱财,就无法专一爱神;我们不能又爱神又爱钱财。只有当人爱神的时候,他的心胸才会被扩大;最能扩大人心的,就是当你脱离钱财的引力,单单爱神,而不爱玛门的时候。)贪财是万恶之根;贪恋钱财,就会被引诱离弃真道(提前六10)。人可以赚钱,但不可以拜钱。拜金的人心里不能容纳神。金钱不是你的宗教,不要叫钱财成了你的神。

主耶稣讲这比喻的要义,是在于主人夸奖这不义管家做事聪明,而非叫我们效法其不义的作为。这不义的管家采用的方法虽不可取,但不失为一个肯为自己将来打算的聪明人。世人只顾不择手段地赚钱,却不为永生想,正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主讲这比喻的重点是在警告世人应为永生打算,不要贪爱世界,到钱财无用的时候,能被接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二、人贪求肉体的享受(贪爱钱财)和放纵肉体的情欲(休妻另娶),就不得进神的国(14~18节)

法利赛人认为他们的财富是神赐的祝福,是神悦纳他们遵守律法的证明。贪爱钱财的人,他们的心必以玛门为主,爱它、重它且事奉它(参13节),难怪就会轻视主耶稣,并嗤笑祂的话。为爱财而爱财,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结果就会忘了别人。主耶稣在此提醒法利赛人,他们表面看来道貌岸然,但神看透他们内心的贪婪和丑恶。对于钱财,要看在神面前的存心;要追求神所最宝贵的。神憎的我也憎,神爱的我也爱。 “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人所贪爱的钱财(参14节),在神眼中乃是可憎恨的,因为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

当主的先锋施洗约翰,和主自己出来作工,传扬神国的福音的时候,法利赛人处处与他们作对,阻挠人进入神国,所以非得奋不顾身、用力强取便不能进去。‘律法和先知’指整个旧约的启示;本句话表示旧约时代,到施洗约翰时已告终结。‘神国的福音’指新约的启示;本句话表示从施洗约翰开始出来传道,就带进了新约时代。施洗约翰的事奉成了旧约和新约间的分水岭(参耶卅一31~34;来八6~12)。人若要进入神的国,必须肯付出任何的代价与牺牲,甚至愿意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罗十六4)。这样的人才能进去。

得救是白白的恩典,进神国却须要“努力”;我们得救了以后,若不努力追求,就无法得着国度的赏赐。进神国要“努力”,所以不是‘走’的,乃是‘跑’的(参林前九24,26;腓三13~14;提后四7)。求主吸引,叫我们快跑跟随祂(歌一4)。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所以需要属灵的奋斗“努力”(即指属灵的勇气、活力、毅力和决心,不顾一切迫害)。主的话暗示,人要进入神国,会遭遇各种的阻挠,包括宗教礼仪的观念、政治的迫害、好逸恶劳的劣根性、自我灰心丧志等,所以必须‘强暴’不顾一切的人才能进去。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让基督在我们身上能完全的掌权,这样,我们就是活在神国的实际里面。律法的一点一画’指律法中最小的要求。律法界定旧约时代,主耶稣的事奉引进新约时代。祂的事奉彻底成全了律法,包括律法上最细微的事(参廿一33)。基督既已成全了律法,我们基督徒便不必再去遵守律法的规条了;我们只要活在基督里,便是遵守律法的精意了。‘休妻’指离婚;按古时犹太人的规矩,由丈夫单方面宣告与妻子离异即可成立,而不必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须经过司法程序的裁决。


三、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只知在今生享乐者,将在来世受苦(19~31节)

1、两种不同的人生观(19~21)

财主的人生观是天天奢华宴乐,追求物质的享受以满足肉体,不听从摩西与先知的话(31),既不敬畏神,也不怜悯人,亦不思想生命之归宿。拉撒路虽然贫病交迫,沦落至要仰望富人桌上掉下的零碎充饥,甚至狗也来舔他的疮,亦无怨言:因为敬畏神的缘故,他死后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怀里,所以他是一个在苦难中等候救恩的人。

 “有一个财主,”主耶稣是针对法利赛人嗤笑祂有关玛门的谈话(参13~14节),特以一个财主的悲惨下场作为例证,警告他们不可因贪爱钱财而拒绝救主的福音。‘紫色袍’为王室和尊贵人的标志(参斯八15;箴卅一22;启十八12);‘细麻布衣服’是用细麻织成的布料所制作的名贵衣服。“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据说当时犹太人吃饭时不用刀叉,也不用围巾,人们用双手取食物吃;而在富有人家,常以面包来擦手,擦过手的面包就随手丢弃,拉撒路在门口所等待的,便是这类面包。 “并且狗来餂他的疮,”这句话有两个意思:(1)犹太人视他们所轻看的人如狗,故指拉撒路的处境如狗,其痛苦得不着人的同情;(2)疮会流血;狗餂疮,就是餂血,意味着活活的被狗折磨而死(参王上廿一19)。

2、拉撒路和财主死了(22~23)

神是公平公义的,按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参来九27)。人活在世上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引致死后亦有两种不同的结局。拉撒路的信心使他死后得以安稳在亚伯拉罕怀中,财主因不信而要下到阴间。主耶稣亲自将阴间的情形公布出来:落在阴间里的人要在那火焰的煎熬中痛苦难言,但这种阴间的火焰,还并非地狱的硫磺火湖,阴间只是未得救者死后的临时去处而已。等到基督再来时,阴间要交出其中的死人,在白色大宝座前受审判(参启二十11~15)。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与先人的灵魂都聚集在一处,等候末日的审判。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之人的父(罗四11~12),故他的‘怀里’象征义人死后暂时居留的所在;是一个蒙福的地方,其中的福乐,就是为像亚伯拉罕那样的人所存留的极大福气。乞丐拉撒路为何在死后得以享受如此殊恩,主在此并没有明言其原因,但依神赐恩的原则可以推测,必是由于他生前信靠神。又从本章29、31节的话来看,很可能是因他在生前因着信听从了神的话。 “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注意,他死时没有像拉撒路那样提到‘天使’来带领。财主生前非常顾惜他的身体,穿的是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吃的是珍馐美味,为他的身体耗费钱财,但是死后也不过是把身体埋葬了。天使是服役的灵是为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的(来一14);他们在我们四围安营搭救保护(诗卅四7),也时常来往在天父面前(太十八10);圣徒死时,又护送他们到乐园里。财主和拉撒路的不同点不在属世的丰富与贫穷,乃在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财主是全心全意奉献并事奉世界的,结果却是虚空与痛苦;拉撒路对世界没有什么要求,因此转眼仰望神,结果带来安息。富裕不一定是蒙神祝福的标志,贫穷也不一定是受神咒诅的结果;有时候富裕反而是对一个人忠心程度的考验,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要(参十二48)。穷人会死,“财主也死了,”无论何人都会死。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 “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林前十五50)。所以我们信徒活在世上,不要像财主那样作身体的奴隶,倒要善用神所给的身体,作主忠心的管家。

3、得救在今生(24~31)

阴间与乐园之间有深渊相隔,致财主求一滴冷水以凉舌头也不可得:这时,他想起父家中尚有五位兄弟未得救,于是他期盼拉撒路能被差遣去传福音给他们,可惜已经太迟了。人应当把握机会,接受救主基督,死后就没有机会了。

财主生前以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我祖亚伯拉”),所以死后应当没有问题,而放心地奢华宴乐(参19节),因此招致如此痛苦的后果;这也警戒我们信徒:.神只看我们的存心与行事为人,不看我们的身分地位。神只看我们现在的光景,不看我们过去的情形(家谱)。神只看我们个人在祂面前的属灵光景,不看我们所处团体(教会)的好坏。拉撒路生前被人放在财主的门口(参20节),可说是被神“打发”去提醒财主,要他好好运用神所托付的财富。可惜现在死后已经失去了机会,神不再“打发拉撒路”了!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值得怜悯的人,都是神“打发”来提醒、帮助我们的机会

财主所受的痛苦(“你倒受痛苦”),不只是火焰的苦(参24节),还包括“回想”的苦、悔恨的苦和祈求不允的苦(参27~31节),其苦真是永世没有休止。今生的选择决定死后永恒的结局,一旦死亡,结局就限定了;享福或受苦,再也无法彼此对调了(参26节)。在阴间是彼此间隔,不能交通的;但在新耶路撒冷是有街道,有河流,彼此畅通无阻(参启廿一21;廿二1)。我们在教会中若有间隔、分裂的情形,必是从阴间来的,不是从神的宝座来的。我们在信主之前,不但与神为仇为敌,并且和别人有中间隔断的墙;但感谢主,祂以自己的身体,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使我们能与神并与人都和睦(参弗二14~16)。“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这是从阴间发出的呼吁──在阴间里受痛苦的灵魂,悔恨之余,深盼自己的亲人在生前就能接受救恩,免受自己所受的痛苦。但愿这个呼声,也能打动千万信徒的心弦,接受负担向自己的家人、亲友传福音。信徒最大的痛苦,是将来死后发现自己的亲人在阴间深渊的那边受痛苦。这可能是财主第一次关怀别人,可惜人在阴间,悔恨改过已经太晚。今天还不肯相信的人,请听听地狱的呼声,和你亲属为你的祷告和希望吧!死了一个财主,仍旧“还有五个弟兄”;今天活在世上,像财主那样贪恋物质的享受,而忽略永生的人多得不可胜数。由29节可知,财主和拉撒路死后结局的不同,并不是由于他们生前的贫富,也不是因着他们生前的享福和受苦,乃是由于他们生前听从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即信不信神的话。基督乃是从死里复活者的元首(西一18),惟祂才是复活的实际(约十一25);人若不信靠基督,死而复活对他不过是个道理,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最新文章